百词典

《春景 池塘生春草》

时间: 2025-05-04 03:38:20

诗句

满眼成新趣,池塘午梦惊。

青春何日到,芳草满前生。

縠縠东风起,波波两剪横。

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

转步玉钩合,几时珠履行。

平陂青似海,无处认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20

原文展示:

春景
池塘生春草
作者:刘辰翁 〔宋代〕

满眼成新趣,池塘午梦惊。
青春何日到,芳草满前生。
縠縠东风起,波波两剪横。
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
转步玉钩合,几时珠履行。
平陂青似海,无处认昆明。

白话文翻译:

整片眼前都是新奇的景致,池塘里的春草在午后的梦境中令人惊讶。青春到底何时会到来呢?满眼都是芳草在生长。微风轻轻吹起,水波荡漾如同两把剪子在横切。那翠绿的钿子如果可以捡起来,真不知道那仙药叫什么名字。转身走去,玉钩的路合在一起,不知何时才能穿上珠履。平坦的坡地青翠得像海一样,却无处去认出昆明。

注释:

  • 满眼成新趣:指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趣味。
  • 池塘午梦惊:在池塘边的午后,景色让人惊讶,仿佛在梦中。
  • 青春何日到:感叹青春何时到来。
  • 芳草满前生:满眼都是生长的芳草。
  • 縠縠:形容轻柔的样子。
  • 东风起:春风来临。
  • 波波两剪横:水波荡漾,形象地比喻为两把剪子横着。
  • 翠钿:指翠绿色的装饰品。
  • 仙药不知名:形容一种不知名的神奇药物。
  • 转步玉钩合:形容走路的姿态。
  • 珠履:指珠宝装饰的鞋子。
  • 平陂青似海:形容平坦的坡地绿得像大海。
  • 无处认昆明:指无处可以认出昆明,表达对理想境地的渴望。

典故解析:

本诗中“青春何日到”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似乎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珠履”在古代多用来象征华贵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昆明”在古代被视为理想的居所,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作者在池塘边感受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池塘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春光乍泄的美丽景象。整首诗的意境清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新奇与生机的春日午后。开头“满眼成新趣”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春意的世界,而“池塘午梦惊”则进一步传达出春日午后的宁静与惊喜。

诗中对青春的感慨,使整首诗不仅仅停留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升华为对人生的思考。那种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深刻的情感基调。

尤其是“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不仅描绘了池塘的美丽,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结尾的“无处认昆明”,则从具体的自然景象,转向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表现了对生活理想的渴望与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满眼成新趣”:春天带来的新奇。
    2. “池塘午梦惊”:在池塘边的午后,惊叹于春景。
    3. “青春何日到”: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感慨。
    4. “芳草满前生”:春草生长的景象。
    5. “縠縠东风起”:春风轻拂,带来生机。
    6. “波波两剪横”:水波荡漾的美景。
    7. “翠钿如可拾”:形象地描绘自然美。
    8. “仙药不知名”:幻想中的神奇药物。
    9. “转步玉钩合”:走路的姿态优雅。
    10. “几时珠履行”:渴望美好生活的象征。
    11. “平陂青似海”:春景的壮观景象。
    12. “无处认昆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波两剪横”,形象地将水波比作剪子。
    • 拟人:春风的轻柔感,仿佛有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池塘: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东风:传递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翠钿:象征美好与珍贵。
  • 珠履:代表华丽的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 昆明: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居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珠履”象征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理想生活
    • C. 青春
    • D. 时间流逝
  2. “春草”在诗中主要代表:

    • A. 生命的复苏
    • B. 时间的流逝
    • C. 青春的追求
    •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的《春景》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辰翁更多地关注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感慨,而王之涣则表现了高远的志向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查询

调笑令·缓归 调笑令·孔雀 调笑令 调笑令•赋张巡妾 调笑令 调笑令 其六 蔡家娘子 调笑令 其五 刘丽华 调笑令 其四 安妃 调笑令四首 其三 调笑令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钓名要誉 征地 澡豆 黽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上券 凿破浑沌 包含措的成语 十年不制衣 豆腐衣 高山流水 彑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狗彘不若 包含壶的词语有哪些 轻俗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