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22:05
黄裳 〔宋代〕《雪》
云上江天意已浓,
化机先下隔年功。
明吞夜后梅花月,
狂弄春前柳絮风。
清悟胸襟吟更逸,
寒惊毛骨醉还空。
渔蓑归去岂其乐,
相贺惟闻田舍翁。
这首诗描绘了江天雪景的浓厚氛围。雪花如同机巧的化身,提前降临,带来了隔年的功名。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梅花,夜晚的静谧中,春风夹杂着柳絮,显得更加狂放。在清冷的气氛中,诗人感悟到胸怀的开阔,吟唱时更加洒脱。寒冷的气息让人毛骨悚然,而醉意却又让人感到空灵。渔夫披着蓑衣归去,难道这不是一种乐趣吗?唯一听到的,是田舍老翁的祝贺声。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雪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哲思,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雪后,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雪》一诗,通过描写雪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细腻,诗人通过“云上江天意已浓”引入,极具画面感,仿佛让读者置身于雪花纷飞的江天之中。接着,通过“化机先下隔年功”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雪的降临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时间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诗中“明吞夜后梅花月”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在“狂弄春前柳絮风”中表现出春天的气息,柳絮在风中飞舞,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种对比使得冬雪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照,既有对严冬的描写,也有对春回大地的期待。
最后的几句,通过“渔蓑归去岂其乐”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哲学,尽管生活艰辛,但渔民归去的那一刻却能感受到简单的快乐,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丰富,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深刻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明吞夜后梅花月”描绘了哪个景象?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裳的《雪》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静谧,而黄裳则通过雪景传达内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