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5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53:25
开轩何处野塘清,静见蒲鱼作队行。
亦似养源知物理,始能游刃到民情。
虽非渺渺鉴湖阔,岂少亭亭秋月明。
多谢松庭无外事,不教风浪此中生。
开窗向哪里望去,野塘水清澈见底,
静静地看见蒲鱼在水中成群游动。
就像在养源中懂得事理,
才可以游刃有余地洞察民情。
虽然这不是宽广的鉴湖,
难道这里就没有明亮的秋月?
多亏松树庭院没有外界纷扰,
不让风浪在这里滋生。
作者介绍:黄裳,字孟复,号如巢,南宋诗人,崇宁年间人,以诗名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年代,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社会民情的关注与思考。
《澄清轩》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的古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社会的关怀。开篇提到“开轩何处野塘清”,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场景,接着通过“静见蒲鱼作队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人情的理解,表达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亦似养源知物理,始能游刃到民情”中,诗人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强调了对社会的观察与理解的重要性。他通过对自然的熟悉,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后面两句“虽非渺渺鉴湖阔,岂少亭亭秋月明”,不仅在空间上形成对比,也在情感上传达了即使环境不如广阔的湖面,但仍然拥有明亮的月光与宁静的美好。
最后两句“多谢松庭无外事,不教风浪此中生”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珍视以及对外部纷乱的拒绝。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令人倍感可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情,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蒲鱼”指的是哪种鱼类?
“多谢松庭无外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鉴湖”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