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9:1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9:17:43
乱峰四百三十二,
欲问征君何处寻。
红翠数声瑶室响,
真檀一炷石楼深。
山都遣负沽来酒,
樵客容看化后金。
从此谒师知不远,
求官先有葛洪心。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罗浮山的感受,诗中提到的“乱峰”指的是山的峰峦重叠,共有四百三十二座。作者想要询问征君(这里指隐居的高人)在哪里可以找到他。诗中提到的“红翠”是指在瑶室(仙人的居所)里传来的几声悦耳的音乐,似乎是在欢迎他。而“真檀一炷石楼深”则描绘了一个香烟缭绕的深邃地方。接下来,诗人提到山中有酒送来,樵夫能够看到化作金子的景象,暗示着修道的成就。最后,诗人表示,今后拜访老师就不会远了,想要做官的话,心中要有葛洪的志向。
皮日休(约835年—883年),字季常,号青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光,表现隐逸生活及对道教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皮日休隐居于罗浮山期间,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追求以及对高人生活的向往。罗浮山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教文化而闻名,是许多文人雅士隐居的理想之地。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高人“征君”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乱峰四百三十二”描绘出罗浮山的壮丽景色,数字的使用增添了景观的具体感,仿佛让读者看到了那连绵不绝的山峰。接着,诗人通过询问“征君何处寻”展示了他对隐士生活的渴望,想要追随那些超脱世俗的人。
“红翠数声瑶室响”,这句描绘了音乐的悠扬,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诗人已经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而“真檀一炷石楼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石楼的深邃与真檀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隐士们的修行生活。
在诗的后半段,诗人提到“山都遣负沽来酒”,这句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即便不问世事,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的“求官先有葛洪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葛洪作为道教的代表,象征着追求长生和超脱的精神,诗人希望自己能有葛洪般的志向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堪称一篇具有深刻哲理及美学价值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乱峰”有多少座?
“征君”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葛洪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