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8:42
登楼寓望
作者: 刘兼 〔唐代〕
凭高多是偶汍澜,
红叶何堪照病颜。
万叠云山供远恨,
一轩风物送秋寒。
背琴鹤客归松径,
横笛牛童卧蓼滩。
独倚郡楼无限意,
夕阳西去水东还。
这首诗描写了登楼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寂。站在高处,眼前的湖水时而波澜起伏,红叶的美丽又怎能映衬我的病容。万重的云山带来远方的惆怅,一阵阵秋风更显得寒冷。弹琴的鹤客正沿着松林归去,牛童在蓼滩上悠闲地卧着。独自倚在郡楼上,思绪无尽,夕阳西下,水流向东方。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人们在繁忙与压抑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登楼的方式,寄情于山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及个人的孤寂感。
《登楼寓望》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开篇以“凭高多是偶汍澜”引入,写登高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接着“红叶何堪照病颜”,不仅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更流露出诗人的病痛与忧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孤独与无奈。
“万叠云山供远恨,一轩风物送秋寒”,这两句将视野扩展至远方,表现出远方的惆怅和秋天的寒冷。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欣赏风景,更多的是在探讨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后半部分描绘了“背琴鹤客归松径,横笛牛童卧蓼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隐士生活的高雅,后者则是乡村的悠闲。这一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独倚郡楼无限意,夕阳西去水东还”,诗人独自倚靠在楼上,思绪万千,夕阳的落下和水流的方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世间孤独与无常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红叶”象征什么?
“背琴鹤客”与“横笛牛童”之间的对比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的赞美。而刘兼的《登楼寓望》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示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