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9:06
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
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驱驰四海内,童稚日糊口。
但遇新少年,少逢旧亲友。
低颜下色地,故人知善诱。
后生血气豪,举动见老丑。
穷迫挫曩怀,常如中风走。
一纪出西蜀,于今向南斗。
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
冥冥九疑葬,圣者骨亦朽。
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
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郁没二悲魂,萧条犹在否。
崷崒清湘石,逆行杂林薮。
篙工密逞巧,气若酣杯酒。
歌讴互激远,回斡明受授。
善知应触类,各藉颖脱手。
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苍苍众色晚,熊挂玄蛇吼。
黄罴在树颠,正为群虎守。
羸骸将何适,履险颜益厚。
庶与达者论,吞声混瑕垢。
我在太平盛世时衰老,在战乱之后身体病痛。
脚步蹒跚多是笨拙,怎能不让人白头?
驰骋于四海之内,儿童时期日子难以维持。
但偶尔遇到新生的少年,几乎不再见到旧日的亲友。
低头谦恭地对待他们,故人知道我善于引导。
后辈年轻气盛,行为举止却让我感到苍老和丑陋。
困窘挫折让我怀念往昔,常常像中风一样行走。
从西蜀出发,至今已朝南斗。
孤舟摇荡在春花之中,老态依偎在蒲柳旁。
冥冥之中,九疑山埋葬了圣者的骨骼也终将腐朽。
时光流逝,陶唐时代的人们也在岁月中蹉跎。
在这之间屈辱于贾氏等人,谗言毁谤自己也难以自保。
郁郁寡欢的两位悲魂,萧条之中仍然存在吗?
崷崒的清湘石,逆行穿越杂乱的林薮。
篙工们巧妙地划动舟桨,气息如同饮酒般沉醉。
歌声和呐喊互相激荡,回旋着明亮的传授。
善于理解的人应当触类旁通,各自借助聪明才智脱离困境。
自古以来的经济人才,何以独自稀少?
苍苍的晚色中,熊在叫唤,蛇在吼。
黄熊在树顶,正为群虎把守。
羸弱的身体将何去何从,面对危险愈发沉重。
希望能与达者论道,默默忍受自身的污垢。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盛唐与中唐之际,曾经历过安史之乱,深受战乱之苦,诗风沉郁,关注民生,作品广泛反映社会现实。
《上水遣怀》写于杜甫晚年,他在战乱和动荡中遭遇了许多磨难,身体也日渐衰弱。此诗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亲友疏远、人生无常的感慨,带有深沉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
《上水遣怀》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诗开篇以“我衰太平时”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因时局变迁而感到的孤独和衰老。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战乱后的病痛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无力感。
诗中提到“但遇新少年,少逢旧亲友”,凸显了他与年轻一代的隔阂以及对旧友的怀念,这种人际关系的疏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此后,杜甫用“穷迫挫曩怀”来形容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苦涩,映射出人老心不老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出杜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在孤舟中的形象,既是身处逆境的象征,也是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诗的结尾,诗人更是自省,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与命运,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揭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人生的孤独。
杜甫在诗中提到自己身体的状态是怎样的?
A. 健康
B. 病痛
C. 年轻
D. 强壮
诗中提到的“新少年”与“旧亲友”反映了什么主题?
A. 亲情
B. 时光的流逝
C. 战争
D. 自然
诗中“孤舟”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孤独与漂泊
C. 财富
D.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