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4:51
华山
作者: 夏竦 〔宋代〕
三峰森翠倚云棱,
凝睇烟萝最上层。
八水乱分秦帝国,
四关空锁汉皇陵。
仙羊未起眠春草,
塞马初归放紫藤。
堪惜圣朝无傲吏,
夜来风月属间僧。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背景。三座山峰如翠绿的森林般高耸入云,凝视着云雾中的藤萝,仿佛在最顶层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八条河流在此交汇,分割了秦帝国的疆域,四个关口空荡荡地锁住了汉朝的皇陵。山中羊未起床,春草依旧寂静,而边塞的马儿刚刚归来,紫藤花开得正好。可惜的是,此时的盛世却没有傲慢的官员,夜晚的风月仿佛都属于那些在此静修的僧人。
作者介绍:夏竦,字孟弦,号阮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经历了南宋建立,作品多以山水、咏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兴盛时期,华山作为自然景观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华山》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华山及其周边历史的深刻理解。开篇即以“森翠”描绘出山峰的苍翠与雄伟,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接着,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历史变迁相结合,提到秦帝国的分裂和汉皇陵的孤寂,这不仅体现了地理的变化,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在描绘春草与紫藤时,诗人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形成了与前文历史的对比,突出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结尾处提到的“无傲吏”和“间僧”,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邃隽永,展现了诗人对华山的赞美和对社会的关怀,既有自然风光的赞颂,又有历史的沉思,形成了深刻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既表现了对华山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揭示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三峰森翠倚云棱”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a) 蓝色
b) 绿色
c) 红色
“八水乱分秦帝国”中提到的“八水”是指什么?
a) 山峰
b) 河流
c) 关口
诗中“塞马初归放紫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安宁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