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26
寄传法二大卿并简译席诸大士 作者:夏竦(宋代)
译案多年润法音,性根虽钝信根深。
无明不起冤亲等,应有龙天证此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过多年的修行,法音逐渐润泽心灵,尽管我的性根比较迟钝,但信仰的根基却是深厚的。无明的烦恼无法造成冤亲的纷争,应该有天龙等神明来证明我内心的真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龙天”是佛教中常提到的护法神明,寓意着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支持。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卿,号思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文,个性沉静,精于佛理。其作品多与儒释道思想相结合,具有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佛教修行的背景下,表达了夏竦对法音的理解与领悟,体现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信仰的坚持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法音的理解与感悟。开头提到“多年润法音”,表现出作者在修行道路上所经历的时间长河,强调了法音对内心的滋润作用。尽管作者自认性根钝,但却有着深厚的信仰基础,这种自谦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我修行的真实认知。
诗中提到的“无明不起冤亲等”,则揭示了作者对无明烦恼的深切理解,体现了佛教教义中无明的根源与烦恼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应有龙天证此心”,更是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期待有神明来验证自己的内心真实,这种心境既是对信仰的渴求,也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首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修行的执著与坚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理的思考和对自我心灵的探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真实与信仰的坚定,传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自我修行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法音”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佛教教义
C. 自然之声
D. 个人情感
作者认为自己的“性根”是怎样的?
A. 聪慧
B. 钝
C. 灵巧
D. 复杂
“龙天”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神明的证据
B. 自然现象
C. 心灵的痛苦
D. 个人的决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夏竦的这首诗更加内省和哲理,展现出一种对信仰与修行的追求,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表现了豪放与人生的洒脱。两者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