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56
原文展示:
晨出及未热,饭余因就谈。结交真有道,致此亦何堪。静听多闻益,微吟佳句耽。疎檐有新月,当共影成三。
白话文翻译:
清晨出门时天气还不热,饭后趁着凉爽便开始交谈。结交朋友确实有其道理,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又有什么不好呢?静静地聆听,多听有益,轻声吟诵佳句,沉浸其中。稀疏的屋檐下有新月,应当与月影共成三人。
注释:
- 晨出:清晨出门。
- 未热:天气还不热。
- 饭余:饭后。
- 就谈:开始交谈。
- 结交:交朋友。
- 有道:有其道理。
- 致此:达到这样的境界。
- 何堪:有什么不好。
- 静听:静静地聆听。
- 多闻益:多听有益。
- 微吟:轻声吟诵。
- 佳句耽:沉浸在佳句中。
- 疎檐:稀疏的屋檐。
- 新月:初出的月亮。
- 共影成三:与月影共成三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这首诗是他在与朋友审知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清晨,赵蕃与朋友审知相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凉爽、友人的交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凉爽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赵蕃与朋友审知的相聚场景。诗中,“晨出及未热”一句,既表达了清晨的凉爽,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结交真有道,致此亦何堪”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认为结交朋友确实有其道理,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又有什么不好呢?后两句“静听多闻益,微吟佳句耽”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静静地聆听,多听有益,轻声吟诵佳句,沉浸其中。最后一句“疎檐有新月,当共影成三”则以新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月影共成三人,更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晨出及未热”:清晨出门时天气还不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饭余因就谈”:饭后趁着凉爽便开始交谈,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审知的相聚场景。
- “结交真有道,致此亦何堪”:结交朋友确实有其道理,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又有什么不好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静听多闻益,微吟佳句耽”:静静地聆听,多听有益,轻声吟诵佳句,沉浸其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疎檐有新月,当共影成三”:稀疏的屋檐下有新月,应当与月影共成三人,以新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疎檐有新月,当共影成三”中的“共影成三”比喻诗人与朋友审知和新月的影子共成三人,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 拟人:“静听多闻益”中的“静听”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静静地聆听的态度。
- 对仗:“晨出及未热,饭余因就谈”中的“晨出”与“饭余”、“未热”与“就谈”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描绘清晨的凉爽、友人的交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展现了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晨出、未热、饭余、就谈、结交、有道、致此、何堪、静听、多闻益、微吟、佳句耽、疎檐、新月、共影成三。
- 详细解释:晨出表达了清晨的凉爽;未热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饭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审知的相聚场景;就谈表达了友人的交谈;结交、有道、致此、何堪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静听、多闻益、微吟、佳句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疎檐、新月、共影成三以新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赵蕃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A. 清晨的凉爽
B. 友情的珍视
C. 自然美景的欣赏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C
-
诗中的“共影成三”指的是什么?
A. 诗人与朋友审知和新月的影子共成三人
B. 诗人与朋友审知和自然美景共成三人
C. 诗人与新月和自然美景共成三人
D. 诗人与朋友审知和诗人的影子共成三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 李白的《月下独酌》:这首诗以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呈审知》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描绘清晨的凉爽和友人的交谈,而苏轼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赵蕃的《呈审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以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描绘清晨的凉爽和友人的交谈,而李白的诗更注重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这本书对赵蕃的这首诗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