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48
庾信的《咏画屏风诗 九》原文如下:
徘徊出桂苑。
徙倚就花林。
下桥先劝酒。
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
竹短未空心。
绝爱猿声近。
唯怜花径深。
在桂花园中徘徊,
倚靠在花林旁。
下桥时先来劝酒,
在石头上调琴声。
蒲草虽低仍抱着节,
竹子虽短却未空心。
最厌猿声在耳边近,
唯独怜惜这条花径深。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在诗中提到的“桂苑”和“猿声”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弘度,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庾信在南朝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交流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
庾信的《咏画屏风诗 九》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开篇便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诗人徘徊在桂苑与花林之间,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下桥劝酒、调琴,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这种温暖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用蒲草与竹子作比,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思考。蒲草虽低,却仍抱着节,竹子虽短,却未空心,象征着对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猿声的近在咫尺,似乎让人感到一种绝望,而花径的深处则透出一丝温情,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不仅具备了优美的意象,更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庾信作为诗人的智慧与感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以及对生命韧性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徘徊出桂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蒲低犹抱节”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该诗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怜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