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刘朝英进齐》

时间: 2025-04-27 14:05:32

诗句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5:32

原文展示:

题刘朝英进齐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白话文翻译:

夜深雨下,灯火微弱,我在读书写诗,伴着古琴声。
我只担心自己脚力不够,或许并不一定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不要嘲笑云端上的树木,它们最初如同溪底的小针。
不应该为了一个名声,耗尽自己一生的心血。


注释:

字词注释:

  • 灯火三更雨:三更,即夜间的深夜时分,灯火微弱,正值下雨。
  • 诗书:指读书和写诗。
  • 古琴:一种传统的弦乐器,象征文人雅趣。
  • 脚力软:形容行走的力量不足,暗指能力的不足。
  • 圣门深:指追求高深的学问或理想,圣人之门。
  • 云端树:比喻高处的树木,难以接近,象征理想或目标。
  • 涧底针:指在涧底的小针,形容事物的微小和不起眼。
  • 一第:指一个科举的名次或地位。
  • 破半生心:耗尽一生的心血和精力。

典故解析:

  • 圣门:指孔子等圣人的学问与道德标准,象征着一种高尚的追求。
  • 云端与涧底:暗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关注时事和民生。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科举制度盛行,许多文人学士都渴望通过考试获得功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功名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题刘朝英进齐》体现了杨万里对人生理想和功名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夜雨中的灯火微弱,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沉浸于诗书和古琴之中。这种意境恰恰反映了文人学士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艰辛。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担忧,强调“脚力软”,暗示自己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在这里,诗人不再只是一味追求功名,而是对自身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一句,使用了鲜明的比喻,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云端的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涧底的小针则是起点的微不足道,表达了从微小的开始向伟大目标努力的过程。

最后一联“用破半生心”则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应为名利而耗尽一生的心血,反映出一种对功名的淡然态度。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更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杨万里作为文人的理智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火三更雨: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营造出诗人独自学习的氛围。
  2. 诗书一古琴:表现了文人的雅趣,显示出对文化的追求。
  3. 惟愁脚力软:自我反省,表达出对自身能力的担忧。
  4. 未必圣门深:对理想的质疑,反映出对圣人境界的渴望与无奈。
  5. 莫笑云端树:用比喻说明理想的遥不可及。
  6. 初如涧底针:强调从小处开始,积累经验。
  7. 不应将一第:告诫人们不应一味追求名利。
  8. 用破半生心: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端树”与“涧底针”构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意。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开,表达了文人对功名的思考与对自身能力的自省,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 古琴:代表文人的气质和修养。
  • 云端树:象征理想的高远和难以触及。
  • 涧底针:象征初始的微弱与渺小。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火三更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 A. 白天的繁忙
    • B. 深夜的孤独学习
    • C. 节日的热闹
  2. “云端树”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的高远
    • B. 生活的烦恼
    • C. 生命的短暂
  3. 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态度是:

    • A. 自信满满
    • B. 感到无奈和忧虑
    • C. 轻视他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王维的诗作都强调自然之美,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杨万里的多首诗作及其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全面分析和鉴赏。
  • 《杨万里研究》:专门讨论杨万里的生平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 其五 次韵伯瑞见示并怀叔骥和叔 雨二首 呈潘潭州十首 中夜闻雁 次韵成父舟中 初六日雨而甚微 阅韩伯修集示其子二首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 病中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字旁的字 心碎胆裂 戗水 一步登天 纠合之众 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捘削 三点水的字 讨逆除暴 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流弩 销声匿迹 高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饮结尾的成语 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释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