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4:52
满江红 中秋寄梁汾弟
作者: 顾贞立 〔清代〕
此夜秦淮,桃叶渡兰舟桂桨。
回首处金焦两点,水天一样。
望去金波惊万里,愁来白发三千丈。
笑闺中赢得愧称兄,予差长。
河桥畔,危楼上。
疏林隔,征帆漾。
尽斜阳送眼,秋潮初涨。
十载别离劳梦寐,半生词赋同凄怅。
愿重来还补谢家咏,人无恙。
今夜在秦淮河上,乘着桃叶舟,桂木桨划水。
回头看那金色的灯火,仿佛水天相连。
远望金波荡漾,万里无边,愁苦使我白发如千丈。
笑着在闺房中,竟为称兄而感到愧疚,长我差矣。
在河桥旁、危楼之上,
疏林隔开,征帆在水面轻轻摇荡。
夕阳渐沉,秋潮初涨,尽收眼底。
十年的离别令我梦中辗转,半生的词赋也充满了凄凉。
希望再来能补上谢家之咏,愿你们都安好。
顾贞立(1640-1711),字云卿,号青溪,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写作于中秋佳节,诗人怀念远方的友人梁汾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中秋是团圆的时节,诗中充满了离愁与思念。
《满江红 中秋寄梁汾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对友人的思念。开篇描绘了秦淮河上的夜景,桃叶舟和桂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着,诗人回首往昔,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离愁,金焦两点与水天的映衬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望去金波惊万里,愁来白发三千丈”一句,浓缩了诗人的愁苦与岁月无情,白发象征着历经沧桑的感伤。对兄弟的愧疚和笑闺中的愉悦形成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寄希望于再次相聚,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形成了情感的闭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一个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是一首极具艺术性的作品。
此夜秦淮,桃叶渡兰舟桂桨。
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的夜晚,舟行于水,意境宁静而美丽。
回首处金焦两点,水天一样。
回头望去,灯火辉煌,仿佛与水天相接,展现出夜色的迷人。
望去金波惊万里,愁来白发三千丈。
远望金色的波浪,愁苦令我白发苍苍,表达了对时光的无奈与忧伤。
笑闺中赢得愧称兄,予差长。
在闺中微笑,却因称兄而感到愧疚,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河桥畔,危楼上。
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增添了空间感。
疏林隔,征帆漾。
诗人在疏林间看到征帆荡漾,创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尽斜阳送眼,秋潮初涨。
夕阳西下,潮水初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十载别离劳梦寐,半生词赋同凄怅。
十年的离别使他在梦中辗转反侧,半生的创作也充满了凄凉。
愿重来还补谢家咏,人无恙。
希望能再度相聚,补上未能完成的谢家之咏,祝愿朋友一切安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离愁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情感深邃而真挚。
“金焦两点”中的“金焦”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灯火
B. 金色的海洋
C. 金色的树叶
诗中“十载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伤感
C. 无所谓
“疏林隔,征帆漾”描绘的场景是?
A. 船在远方
B. 船在近处
C. 船在树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