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21
江北尘高战鼓酣,惜无赤壁顺风帆。
城池险固为楼百,郡邑萧条有户三。
明主依然劳圣虑,诸君岂得尚清谈。
呜呼颇牧不复作,谁与儿郎共苦甘。
夕烽一夕彻甘泉,铸印分弓玉座前。
天狗如雷防急变,佛貍死卯竟讹传。
汉家岂可无三策,胡运何曾有百年。
江北战尘飞扬,鼓声激昂,但遗憾没有像赤壁那样顺风而行的帆船。
城池固若金汤,却像百座楼阁那样高耸;而郡邑却显得荒凉,只有三户人家。
明主仍为国家的事情操劳,大家怎么能只谈论空洞的理论呢?
唉,颇牧已经不再了,谁能与年轻人一起分享苦与乐?
夜晚的烽火传递着甘泉的消息,铸印和弓箭在玉座之前分配。
天狗如雷般警觉,防备突如其来的变故;佛狸死去,卯年传言竟然变得离谱。
汉朝怎么能没有三种策略,胡人的运势又怎么可能持续百年呢?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羽,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气势雄伟著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于诗词之中。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对南宋的威胁与侵扰,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当权者的期望,希望能够重振国家的雄风。
这首诗以“江北尘高”开篇,营造出一种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赤壁的顺风帆与当下的无力,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明主依然劳圣虑”一句,强调了统治者的辛劳,但也隐含了对其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疑虑。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城池险固为楼百”,暗示虽然地势险要却没有民生的保障,反映出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困苦。诗人通过“夕烽一夕彻甘泉”的描写,展示出战时信息传递的紧迫与不安。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有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诗人质疑历史的教训是否能被后人吸取,发出了“胡运何曾有百年”的感叹,显露出对历史循环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诗人希望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警觉,唤起人们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