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无题二首》

时间: 2025-04-26 09:47:21

诗句

江北尘高战鼓酣,惜无赤壁顺风帆。

城池险固为楼百,郡邑萧条有户三。

明主依然劳圣虑,诸君岂得尚清谈。

呜呼颇牧不复作,谁与儿郎共苦甘。

夕烽一夕彻甘泉,铸印分弓玉座前。

天狗如雷防急变,佛貍死卯竟讹传。

汉家岂可无三策,胡运何曾有百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21

无题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江北尘高战鼓酣,惜无赤壁顺风帆。
城池险固为楼百,郡邑萧条有户三。
明主依然劳圣虑,诸君岂得尚清谈。
呜呼颇牧不复作,谁与儿郎共苦甘。
夕烽一夕彻甘泉,铸印分弓玉座前。
天狗如雷防急变,佛貍死卯竟讹传。
汉家岂可无三策,胡运何曾有百年。

白话文翻译

江北战尘飞扬,鼓声激昂,但遗憾没有像赤壁那样顺风而行的帆船。
城池固若金汤,却像百座楼阁那样高耸;而郡邑却显得荒凉,只有三户人家。
明主仍为国家的事情操劳,大家怎么能只谈论空洞的理论呢?
唉,颇牧已经不再了,谁能与年轻人一起分享苦与乐?
夜晚的烽火传递着甘泉的消息,铸印和弓箭在玉座之前分配。
天狗如雷般警觉,防备突如其来的变故;佛狸死去,卯年传言竟然变得离谱。
汉朝怎么能没有三种策略,胡人的运势又怎么可能持续百年呢?

注释

  • 江北:指的是长江北岸,战事频繁之地。
  • 赤壁:指赤壁之战,象征着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胜利。
  • 三户:形容郡邑的萧条,只有三户人家。
  • 颇牧:指当时的统治者或贤明之君。
  • 天狗:古代传说中的凶星,象征着灾难。
  • 佛狸:指一种动物,可能引申为某种谣言或不实之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羽,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气势雄伟著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于诗词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对南宋的威胁与侵扰,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当权者的期望,希望能够重振国家的雄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北尘高”开篇,营造出一种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赤壁的顺风帆与当下的无力,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明主依然劳圣虑”一句,强调了统治者的辛劳,但也隐含了对其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疑虑。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城池险固为楼百”,暗示虽然地势险要却没有民生的保障,反映出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困苦。诗人通过“夕烽一夕彻甘泉”的描写,展示出战时信息传递的紧迫与不安。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有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诗人质疑历史的教训是否能被后人吸取,发出了“胡运何曾有百年”的感叹,显露出对历史循环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北尘高战鼓酣:描绘战场的尘土飞扬,鼓声震天,表现出战争的激烈。
  2. 惜无赤壁顺风帆:感叹当下没有像赤壁之战那样顺利的局面。
  3. 城池险固为楼百:形容城池坚固,但并不能保障民生。
  4. 郡邑萧条有户三:描述地方荒凉,只有几户人家。
  5. 明主依然劳圣虑:赞美明主的劳苦,但暗示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
  6. 诸君岂得尚清谈:质疑当权者是否能只依靠空谈。
  7. 呜呼颇牧不复作:感叹贤明的统治者已不再出现。
  8. 谁与儿郎共苦甘:询问谁能与年轻人共同承担苦乐。
  9. 夕烽一夕彻甘泉:夜晚的信息传递紧迫。
  10. 铸印分弓玉座前:描绘权力的分配。
  11. 天狗如雷防急变:警觉突发的变故。
  12. 佛狸死卯竟讹传:讽刺谣言的传播。
  13. 汉家岂可无三策:质问汉朝是否能没有策略。
  14. 胡运何曾有百年:反思敌人的运势如何能长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赤壁与现实的对比,突出历史的无奈。
  • 拟人:如“天狗如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诗人希望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警觉,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北:象征动荡与战乱。
  • 赤壁:象征历史的辉煌与胜利。
  • 城池:代表国家的安全。
  • 烽火:象征战争与信息传递。
  • 天狗:象征危险与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北尘高”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安静的乡村
    • B. 战争的激烈
    • C. 和谐的社会
  2. 诗中提到的“赤壁”象征什么?
    • A. 乡村的宁静
    • B. 历史的辉煌
    • C. 战争的失败
  3. “明主依然劳圣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统治者的赞美
    • B. 对统治者的质疑
    • C. 对民生的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刘克庄:两位诗人都关注民生与国家的命运,但杜甫的表达更为沉郁,刘克庄则通过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刘克庄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雪过皇甫家 彭蠡湖晚归 登村东古冢 秋游原上 初罢中书舍人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宿池上 酬赠李炼师见招 旧房 咏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入门问讳 奉令唯谨 身字旁的字 卖主求荣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筑城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积恶 比字旁的字 以词害意 蛮开头的成语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劝勉 各门各户 骨字旁的字 捏捏扭扭 包含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