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即事四首》

时间: 2025-04-30 04:03:10

诗句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

抱甕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

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

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3:10

原文展示:

即事四首
作者: 刘克庄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
抱甕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
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
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感到非常惭愧,只能自称为园中的老翁。抱着酒壶,拿着锄头,这并不是卑微的事情,栽花移竹就像是在清谈。乡下人只知道羹菜的美味,而显贵的人又怎会知道竹笋的甘美呢?到了晚年,我意识到齐民书最为重要,但可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一同探讨。

注释:

  • 目为:我认为。
  • 不胜惭:无法承受的羞愧。
  • 园翁:园中的老翁,形象的自称。
  • 抱甕荷锄:抱着酒壶,扛着锄头,象征劳动与享乐。
  • 非鄙事:并不是卑微的事情。
  • 羹芹:用芹菜做的羹,象征乡间的朴素美食。
  • 相国:指的是高官显贵。
  • 食笋甘:吃竹笋的甘美,象征生活的细腻。
  • 晚觉:到晚年才意识到。
  • 齐民书:古代农业书籍,强调民生的重要性。
  • 幽士:隐士,志同道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士龙,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徽州,晚年移居江南。他以诗名闻名,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官场经历的挫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他逐渐意识到民生的重要性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即事四首》通过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与对生活方式的探讨,表达了他对乡土和清新生活的向往。首句“目为诗客不胜惭”道出了他作为诗人对世俗的自我审视,流露出一丝谦卑与自责。他以“园翁”自称,暗示自己追求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不愿随波逐流于繁华的世界。接下来的“抱甕荷锄非鄙事”,则是对农耕生活的肯定,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珍视与热爱。

而“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通过对比,揭示了乡土文化与高官显贵之间的隔阂。乡村的美食往往被忽视,正如相国无法理解平民的甘苦。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齐民书的重视,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心与思考,然而又感到孤独与无奈,缺乏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

整个诗歌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哲理,意象鲜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为诗客不胜惭:自我定位为诗人,因自认为不如人而感到惭愧。
  2. 唤作园翁定自堪:自称为园中的老翁,表现出对于田园生活的认同和赞赏。
  3. 抱甕荷锄非鄙事:抱着酒壶,拿着锄头,说明他认为这种生活是有价值的。
  4. 栽花移竹似清谈:形容在田园中种花植竹的过程,宛如清谈般愉悦。
  5. 野人只识羹芹美:乡下人只知道芹菜羹的美味。
  6. 相国安知食笋甘:显贵的人无法理解竹笋的甘美,反映了对乡土生活的忽视。
  7. 晚觉齐民书最要:到了晚年,才意识到齐民书的重要性,强调民生问题。
  8. 惜无幽士肯同参: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愿意共同探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抱酒壶和锄头比作生活的选择,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羹芹美”与“食笋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 排比:通过列举生活的不同面向,展现诗人的思考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我反思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客:象征文化人,表现出诗人身份的自我认知。
  • 园翁:代表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 羹芹:象征乡间的美好与朴素。
  • 竹笋:象征生活的细腻与被忽略的美好。
  • 齐民书:象征对民生与社会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自称为哪个身份?

    • A. 诗客
    • B. 园翁
    • C. 隐士
  2. 诗中提到的“羹芹”代表什么?

    • A. 高官的美食
    • B. 乡间的朴素美食
    • C. 诗人的心情
  3. 诗人对齐民书的看法是?

    • A. 不重要
    • B. 最重要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田园生活的理想,强调自然和谐。
  • 王维《鹿柴》:表现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融合。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问题,而陶渊明则更多地理想化自然与隐逸生活。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豚叹 客中呈幼度 次韵李器之编修灵石山万岁藤歌 题请息斋六言 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 沣浦 题城山挂月堂壁 再到虎丘 送汪仲嘉待制奉祠归四明,分韵得论字 再赋五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苦海茫茫 闷叹 牙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逢山开路 角字旁的字 柳昏花螟 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离痕 逴俗绝物 吃闭门羹 震悼 龜字旁的字 如拾地芥 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楞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