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38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修竹装点得如同妆容,垂杨树下停着马匹,凭着栏杆浅浅地勾勒出一幅画。山间的景色是谁来题写的?楼前的雁在斜阳中写下了字迹。东风赶着夕阳西下,品味着旧日的寒酒还未醒来。自从那次相遇,能在花前共度几次,竟使我如同老去。伤春的情绪并不在高楼之上,而是在灯下倚着枕头,窗外的雨中熏香炉。害怕停靠游船,在水边又能如何面对这种清冷?若那飞舞的红叶飘到西湖深处,搅动碧波的都只是愁苦的鱼儿。不要再重来,吹尽绵绵细雨,泪水已满平芜。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以婉约细腻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爱情的感慨。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创作于吴文英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宋代,诗词与文学艺术高度发达,词人们常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这首词以清新雅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伤感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开篇的“修竹凝妆,垂杨驻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景,修竹的清爽与垂杨的柔美相映成趣,给人以静谧之感。接下来,诗人通过“东风紧送斜阳下”的意象,传达出时间流逝之感,夕阳西下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渐行渐远。这种对过去的感怀伴随着对春天的伤感,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词中的“伤春不在高楼上”一句,体现了诗人在高楼之上并未感受到春的美好,而是在灯前静坐、独自思念。这样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体会。最后部分“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则将愁苦与自然景色结合,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伤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感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情思考。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分别象征什么?
“伤春不在高楼上”这句中“高楼”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飞红”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