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陈公迳二首》

时间: 2025-05-04 10:01:12

诗句

江行十日厌船迟,却换篮舆蹈路泥。

江水别来才两日,陈公迳下再相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1:12

原文展示:

过陈公迳二首
作者:杨万里

江行十日厌船迟,
却换篮舆蹈路泥。
江水别来才两日,
陈公迳下再相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江边出发,经过十天厌倦船行的体验,最终选择了用篮舆(轻便的轿子)在泥路上行走。虽然与江水别离才两天,但在陈公迳下又再次相遇,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注释:

  • 江行:在江上行船。
  • 篮舆:一种轻便的轿子。
  • 蹈路泥: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 陈公迳:指陈公所居住的地方或其所走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对旅途疲惫的感受,以及与自然景色的互动。诗人经历了船上的单调与束缚,转而选择更为灵活的篮舆,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对江水与路径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感受。前两句“江行十日厌船迟,却换篮舆蹈路泥”,表达了诗人对船行的厌倦感,以及对陆地行走的渴望。长时间的船行让人感到乏味,诗人用“厌”字直接道出了这种情感。同时,选择“篮舆”作为交通工具,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轻松出行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珍视。

后两句“江水别来才两日,陈公迳下再相随”,则转向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虽然与江水别离仅两天,却在陈公迳下再次相遇,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诗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与流逝,另一方面,他通过这种再相随,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旅途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杨万里特有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行十日厌船迟:经过十天的江上行程,诗人对船行的速度与单调感到厌倦。
  2. 却换篮舆蹈路泥:于是选择了篮舆,走在泥泞的路上,体现了对自由出行的渴望。
  3. 江水别来才两日:与江水分别才两天,显示出时间的流逝。
  4. 陈公迳下再相随:在陈公迳再次遇见,强调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船行与陆行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不同体验。
  • 拟人:将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与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旅途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 篮舆:象征轻松自在的出行方式。
  • 泥路: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 A. 船
    • B. 篮舆
    • C. 马车
  2.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什么?

    • A. 陈公迳
    • B. 江边
    • C. 村庄
  3. 诗人对船行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 by 王安石
  • 《登岳阳楼》 by 范仲淹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旅途中的感受,而王安石则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政治理想的追求。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夜吴歌 子夜四时歌 夏 子夜吴歌 其二 子夜夏歌 子夜春歌 子夜变歌 子夜四时歌 其八 子夜四时歌 其六 子夜四时歌 其五 子夜四时歌 秋歌十八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卧东山 包含闱的词语有哪些 谘决 耳视目听 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蒙幸 鼎鼎有名 鹿字旁的字 包含井的成语 一人耳目 禀告 匕字旁的字 生物浓缩 收后 蛮来生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