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19:34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 其四
——郑孝胥
麴町往筑地,正出东海湾。
诸胡所聚居,楼观映晴天。
不知夜何事,聚众张几筵。
童妇齐列坐,施帷当其前。
数人类作剧,笑怒相与颠。
下帷俄复展,一人口有宣。
学语殊未熟,时省怀中编。
主人有四女,鬈发各垂肩。
碧眼若含愁,綵服何蹁跹。
入帷迭娇歌,观者咸称妍。
众中都为谁?舍人在其间。
舍人学胡语,彼胡奚知焉?
读书二十年,此举谁谓然。
吾意顾有在,未足为俗言。
这首诗描绘了在麴町筑地,东海湾的美丽景象。聚集了许多胡人(少数民族),高楼映衬着晴朗的天空。人们不知道夜晚的事情,纷纷聚集在一起摆开筵席。童女和妇女们排列而坐,帷幕在她们面前垂下。几个人像是在表演,嬉笑怒骂相互交织。帷幕忽然被掀起,一个人开始朗读。虽然语言还不熟练,心中所念却在不断吟诵。主人有四个女儿,卷发垂肩。她们的碧眼似乎含着愁绪,彩衣轻盈飘动。入帷后,娇歌迭起,观者无不称赞她们的美丽。在众多观众中,究竟谁是她们的归属者呢?舍人正坐在其中。舍人正在学胡语,然而那些胡人又怎能理解呢?读书二十年,这样的举动又是谁所能理解的?我心中自有志向,并不在意世俗的言论。
郑孝胥(1830-1894),字子和,号枕山,清代诗人,官至工部侍郎,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郑孝胥通过描绘当时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社会风气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作者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社交场景,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聚与交流。诗中通过对众多人物的细致描写,突显了文化交融的美妙和复杂。诗人在描写美丽的女子与欢乐的表演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似乎在思考文化身份与归属的问题。尽管诗人学识渊博,但他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表现出的困惑与不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思辨的气息。
整首诗传达了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身份的探寻。
郑孝胥是哪一代的诗人?
“碧眼若含愁”中的“碧眼”指的是哪类人?
诗中“舍人学胡语,彼胡奚知焉”的意思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