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3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33:59
用前韵赠朱竹君学士
姚鼐 〔清代〕
尝闻至德还其朔,缘饰雕几皆铲斲。
忘情世患了不惊,绝胜爰居避灾飑。
先生㝛有超世量,刮摩无功完太璞。
出受使命宁热内,善诱诸生忘苦卓。
先几独奏启鸿文,后学多闻承鷇啄。
世人那悟鸳雏德,纤儿枉作蚊䖟扑。
却思此地群冠盖,昨岁春风送重较。
仆时贡院从有司,不见乘轺节在握。
默怀乡郡江淮上,道树未尝忘六駮。
悬知按部方千里,曲若回文周四角。
传闻山水颇流连,复有篇章发幽邈。
归挍中文亦复佳,人道左迁原不觉。
最欣朋好复尊前,风月不须劳捕捉。
子长好奇馀一病,枝叶曷芟归本学。
与君差近古人交,苦语未嫌朋友数。
我曾听说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回归本性,
即便是装饰华丽的桌子也要被铲平。
我对世间的烦恼已经无所畏惧,
更胜于在避难所中躲避风暴。
您确实有超越世俗的气度,
虽无功名却如同完美的玉石。
出任他人使命时内心宁静,
善于引导学生忘却艰难的困扰。
您以前独自吟唱出鸿鹄之文,
后来的学子多闻却只会模仿。
世人怎么能领悟鸳鸯的德行,
小儿竟然无端去扑打蚊子。
然而想起这里的群英荟萃,
去年的春风送来重大的较量。
我在贡院中曾与官员朝夕相对,
却未见到坐上轿子手握节杖。
默默怀念着故乡的江淮,
那条路上始终不忘六匹骏马。
悬知按部就班要走千里,
弯曲犹如回文环绕四角。
听说山水之间颇为留恋,
还有篇章从幽深处流出。
回到课堂中文也同样优秀,
人们说我左迁其实并未察觉。
最欣赏朋友们在我面前,
风月之间不必费心去捕捉。
子长对奇事依旧有些病态,
枝叶何必去除,回归本学。
与您交往让我倍感古人之亲,
即便是苦口良言也不嫌朋友多。
作者介绍
姚鼐(1732年-1815年),字仲明,号阮亭,晚号清白山人,安徽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和政治家,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古文和诗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通过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姚鼐写给朱竹君学士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学术界的思考。诗中多处反映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体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和对理想的执着。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姚鼐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理想学术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通过描绘高尚人格和理想追求,作者探讨了世俗的功名与内心的平静之间的矛盾。
在诗的开头,姚鼐通过“至德”和“雕几”的对比,展现了高尚品德与世俗浮华的对立,表达了对真正品德的崇敬。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对世间烦恼的超然态度,表现出他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紧接着,诗中提到的“先几独奏启鸿文,后学多闻承鷇啄”,描绘了师生之间的传承关系,反映了学术传播的艰辛和重要性。姚鼐以此强调知识的传承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深度和质量。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珍视,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真正的朋友不需要追求形式上的交流,心灵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姚鼐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理想学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通过对古人品德与当代人心态的对比,提出了对真正德行的思考,强调了真正的友情与学术的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
A. 先生㝛有超世量
B. 忘情世患了不惊
C. 曲若回文周四角
诗中提到的“雕几”象征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华丽的外表
C. 真正的友情
“鸳雏德”指的是?
A. 经验丰富的德行
B. 稚嫩的德行
C. 超凡的德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