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32
原文展示
不见清秋月,悠悠雨过弦。
重阳初未解,委照固无偏。
安得长风御,都驱宿蔼旋。
还当三五夕,圆魄独当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雨中对清明月亮的思念。虽然重阳节还未到来,但雨水却依旧纷纷而下。作者期盼能有长风将云雾驱散,让明月重新显现。最后,诗人希望在三五之夜,月亮能独自高悬,照亮整个天空。
注释
- 清秋月:指的是秋天明亮的月亮。
-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宽广、延续。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委照:指月光的照耀。
- 长风御:意为有长风来驱赶。
- 宿蔼:指夜晚的云雾。
- 三五夕:指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晚上,月亮最圆之时。
- 圆魄:指圆满的月亮。
典故解析
“重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吉祥。“三五夕”指的是农历的中秋,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这些典故在中国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遘,字子韶,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雨时节,正值重阳节前夕,表达了作者在雨中对明月的思念与渴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秋的雨景为背景,通过对比雨与月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两句“不见清秋月,悠悠雨过弦”,以雨声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惆怅的氛围。接下来的“重阳初未解”,则将时间拉回到重阳节前,表现出一种未解的惆怅与期待。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安得长风御,都驱宿蔼旋”中,诗人希望借助长风将云雾驱散,象征着对困境的渴望和对明亮未来的期盼。最后一句“还当三五夕,圆魄独当天”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在明亮的夜空下,独自欣赏那轮明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令人感受到深深的秋意与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清秋月:表达了对秋天明月的思念,说明在当前的环境中无法看到明亮的月光。
- 悠悠雨过弦:描绘了细雨绵绵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柔而悠长的感觉。
- 重阳初未解:提到重阳节的临近,暗示着节日的期待。
- 委照固无偏:月光虽美,但在雨中却不能尽情展现,表现了遗憾之情。
- 安得长风御:渴望长风来驱散雨雾,表达了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 都驱宿蔼旋:希望能将云雾彻底驱散,营造出清晰的夜空。
- 还当三五夕:提到特定的日子,暗示着团圆的期盼。
- 圆魄独当天:最后的愿望是明月独自高悬,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与思绪相联系,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结构上有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雨水则代表了忧愁与隔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与明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念,反映了孤独和对团圆的期盼,情感深邃而淳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着宁静与思念,常与团圆相联系。
- 雨:代表忧伤与惆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长风: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暗示想要打破困境的愿望。
- 圆魄:象征着完美与团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安得长风御”中的“长风”象征着什么?
- A. 旅行
- B. 自由与希望
- C. 友谊
- D. 财富
-
诗中的“圆魄”指的是什么?
- A. 星星
- B. 明亮的月亮
- C. 太阳
- D. 云朵
答案
- B. 重阳节
- B. 自由与希望
- B. 明亮的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了在月夜中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沈遘的《五言次韵和君实苦雨三首 其二》都涉及月亮的意象,但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而沈遘则融合了秋雨的愁绪与重阳的期待,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诗中看古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