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07
作者: 顾况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白话文翻译:
曲龙山的老者头戴藕花的帽子,他的颜色映照着光亮的砂石。
玉绳金枝有着通往天界的资格,五岳和三山就像一家人。
他遥指云霄之上的灵岛,岛中光辉灿烂没有凡草。
九位仙人傲然折取五种灵芝,翠绿色的凤凰和白色的麒麟走上异道。
石台和石镜在月光下长明无比,石洞和石桥连通着上清之地。
人世间的妻子们见了都不识,老者挥手拍云升天而行。
摩天截汉何等潇洒,四块石头与五朵云更是上下浮动。
下面的小兆更加恭敬地拜,愿能骑云作车和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以其诗歌内容的清新高远和题材的广泛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表现了对仙境的向往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曲龙山歌 其一》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对人间繁杂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描绘的曲龙山丈人形象,既是对高洁人格的赞美,更是对道教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分为几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曲龙山的自然风光和丈人形象,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间和仙境的对比,表现了人间的无知与仙人的洒脱。特别是“拍云挥手升天行”一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自由,给人以无限遐想。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石台石镜”、“翠凤白麟”等,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诗人对人间生活的讽刺亦通过“人间妻子见不识”这句得以体现,表现了对世俗的无奈与超脱的不同寻常。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和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描绘了曲龙山的老者,头戴藕花,象征清雅,映照着光亮的砂石,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说明了这位老者有着通往天界的资格,五岳和三山如同一家人,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关系。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指向遥远的灵岛,那里光辉灿烂,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九位仙人傲然折取灵芝,表现出他们的高贵与超凡,而翠凤和白麟则象征着不同的灵性。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
描绘了石台和石镜在月光下的明亮,以及石洞和石桥的通达,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反映了人间对这位老者的无知,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赞美了高人的潇洒与自在,表现出一种超越的洒脱。
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最后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希望能骑云作车马,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对曲龙山丈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曲龙山丈人头戴什么花?
a) 菊花
b) 藕花
c) 荷花
诗中提到的“九仙”指的是哪类人?
a) 平凡的人
b) 仙人
c) 农民
“愿得骑云作车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自由
c) 权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曲龙山歌 其一》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但《曲龙山歌》更侧重于超脱和仙境的描绘,而《将进酒》则表现出豪放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