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35
宿东园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
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
这首诗描绘了东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提到陈王斗鸡的地方和安仁采樵的道路,暗示了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宁静。东郊的景象与昔日并无太大改变,但如今只求闲适的漫步。野径蜿蜒交错,荒野小道也互相交汇。槿花篱笆时而稀疏,时而茂密,荆条的门扉既有新的,也有旧的。树顶上风声呼啸,草根上沾满了霜露。惊起的麋鹿不断逃离,飞鸟在空中偶尔相顾。茅草屋中乌鸦啼鸣,平坦的高冈上寒兔奔跑。夕阳的阴影笼罩着层层高丘,长长的烟雾引出清淡的颜色。飞光突然照耀我,岂只是岁月的黄昏?若能得到西山的药,或许能度过颓废的年华。
作者介绍:沈约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沈约的诗词多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朝时期,正是动荡的时代。沈约通过对东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乱的背景下,他用诗歌寻求内心的平静。
《宿东园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联提到“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既引入了历史的背景,也暗示了陈王时代的繁华与如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园内的景象,野径盘旋,槿篱疏密交替,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感。
诗中通过“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自然的声音与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隐喻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诗中提及的“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诗人的思索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以“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结束,表达了对长生与逃避衰老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深刻探讨了人生命运与时光流逝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陈王斗鸡道”,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槿篱疏复密”意在表达什么?
最后两句“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桃花源记》与《宿东园诗》都描绘了理想中的宁静生活,陶渊明通过桃花源的隐秘与和谐,表达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沈约则用东园的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感慨。
《静夜思》通过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与《宿东园诗》中的时间流逝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形成呼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理解《宿东园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感受到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