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6:16
留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的山峰无尽无休,远处的青翠似乎在微微摇曳。荒野的风急促而来,秋天的草木已经泛黄。我在这云淡风轻的季节,心中充满了对归乡的怅惘与思念。霜雪正在悄然降临,难以阻挡露水沾湿我的衣襟。静待着那两条岔路的秀美,我将悄然地关闭那扇柴门,独自踏上归途。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倩,号阮亭,南朝宋人,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留》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归乡的思念与感伤。这一时期,文人多以诗歌寄托个人情感,沈约在此首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
沈约的《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中所描绘的连峰、积翠与秋草,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开篇“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展现了山峦的连绵不绝,给人一种无尽的宽广感。而后面“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则转向了秋天的萧瑟,风急草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人在“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结合“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让人感受到一丝惆怅与无奈。最后两句“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中,柴扉的关闭象征着回归的决心与对过去的告别,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连峰竟无已”意思是:
A. 山峰连绵不绝
B. 山峰高耸入云
C. 山峰孤立无援
“霜雪方共下”中“霜雪”象征:
A. 冬天的到来
B. 时光的流逝
C. 生命的繁盛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