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9:39
侍香金童·宝台蒙绣
作者: 佚名 〔宋代〕
宝台蒙绣,瑞兽高三尺。玉殿无风烟自直。
迤逦传杯盈绮席。苒苒菲菲,断处凝碧。
是龙涎凤髓,恼人情意极。
想韩寿风流应暗识。
去似彩云无处觅。
惟有多情,袖中留得。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场景:宝台上绣着图案,瑞兽的高度达三尺,玉殿在无风的环境中笔直而立。酒杯在绮丽的席子上流转,景象如同细腻的花瓣般轻盈飘逸,那里凝聚着碧蓝的美丽。是那龙涎香和凤髓,让人情意绵绵,难以自拔。想必韩寿那样的风流人物,应该能暗自体会其中滋味。可如今如同彩云一般难以寻觅,唯有那份多情还留在袖中。
作者介绍
由于作者为佚名,具体生平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其写作于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之间交流频繁,诗词艺术在此时期达到了高峰。
创作背景
本词可能是为了描绘当时的宴会场景,表达对生活美好、爱情珍贵的感慨。此时的社会,文人雅士常在华丽的场合中抒发情感和品评风雅。
这首词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开篇的“宝台蒙绣”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华丽梦幻的场景,随着词句的展开,诗人描绘的宴会场景愈加生动,瑞兽的高大与玉殿的挺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酒杯的流转与轻盈的花瓣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也隐含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
诗中的“龙涎凤髓”则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难得,恰如人生中那些难以获取的情感,让人感到既甜美又痛苦。韩寿的提及,既是对风流人物的向往,也暗示了词人渴望在情感上能得到同样的感悟与理解。
整首词在美丽的外表下,流露出一丝惆怅与无奈,最后以“惟有多情,袖中留得”总结,彰显了在美好与失落之间,仍然留有那份珍贵的多情之感。这种对情感的珍惜与渴望,恰恰是诗词所要传达的深刻主题。
逐句解析
"宝台蒙绣,瑞兽高三尺。"
描绘华丽的宝台与高大的瑞兽,营造出奢华的氛围。
"玉殿无风烟自直。"
玉殿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端庄而稳重,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迤逦传杯盈绮席。"
酒杯在宴席上流转,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显示人们的欢聚。
"苒苒菲菲,断处凝碧。"
细腻的花瓣轻盈如烟,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是龙涎凤髓,恼人情意极。"
比喻爱情的美好与珍贵,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苦涩。
"想韩寿风流应暗识。"
提及历史人物,表达对浪漫情感的向往。
"去似彩云无处觅。"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似乎难以捉摸。
"惟有多情,袖中留得。"
最后总结,尽管美好难以得到,但心中仍然有那份多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珍惜,同时流露出一丝惆怅,令人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宝台蒙绣”中的“宝台”象征什么?
A. 指代财富
B. 象征奢华与高贵
C. 表示悲伤
诗中提到的“龙涎凤髓”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美食
B. 友情
C. 爱情的珍贵
“惟有多情,袖中留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B. 对友情的珍惜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描绘宴饮的欢乐与美好,后者则更强调人生的短暂与享乐的必要,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