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0:55
春雪
疑是梨花发,满园惊乍看。
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
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
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
全诗翻译:
这雪仿佛是梨花盛开,满园的景象让人惊讶不已。
这雪并不是腊月的祥瑞,反而让人感到春寒乍现。
远处的喜鹊已经飞走,深埋在地下的兰花也开始吐出嫩叶。
即使艳阳高照,这雪也依然会随着春水流去,荡起波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翁卷,字士恭,号羊舌,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春雪》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季,正当天气变化无常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里的雪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感慨。
《春雪》描绘了春天降雪的奇特景象,诗人以“疑是梨花发”开篇,生动地将雪与梨花的美丽相对比,令人感到惊讶。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春雪的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接下来的“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则引入了对春雪的思考,虽然雪的出现与腊月的吉兆无关,却给人带来了春寒的感觉,形成了温度与季节的对比。
在“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中,诗人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喜鹊飞离,兰花吐出新芽,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最后一句“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则将春雪的转瞬即逝与春天的温暖阳光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春雪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寒冷的惋惜,折射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雪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与寒冷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诗中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翁卷
D) 白居易
“疑是梨花发”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的“腊瑞”指的是?
A) 春天的吉兆
B) 冬天的吉兆
C) 秋天的景象
D) 夏天的丰收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