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春情》

时间: 2025-05-01 17:20:19

诗句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0:19

原文展示:

浣溪沙·春情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
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白话文翻译:

在桃李花开的溪边停下了画舫,
在鹧鸪的鸣叫声中,酒杯也微微倾斜。
尽管夕阳美丽,但已接近黄昏。
香气飘散在衣裳上,妆饰在手臂上,
水面与芳草相连,月光与云朵相伴。
不知何时才能回去,心中惆怅难以释怀。

注释: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和繁华的景象。
  • 画轮:指装饰有画的船,体现了当时的文人雅趣。
  • 鹧鸪声:鹧鸪的鸣叫声,增添了自然的音韵美。
  • 清尊:指清酒的酒杯,代表饮酒作乐的情景。
  • 妆在臂:指香气沾染在手臂上,暗示女子的妆容。
  • 销魂:形容心神被迷住,无法自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婉约并重。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日,诗人情绪愉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家的思念。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春情》是一首典型的春日词作,苏轼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个人的惆怅。词的开头便以“桃李溪边驻画轮”引入,桃李的花影与画舫的轻盈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接着,鹧鸪的鸣叫声为这幅春景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灵动,仿佛在吟唱着春的乐章。夕阳虽美,但已近黄昏,暗示着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令人感到惋惜。此时,诗人感受到香气和妆容的细腻,升华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最后一句“几时归去不销魂”,更是点明了作者的内心纠结与对归家的渴望,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惆怅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桃李溪边驻画轮: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体现了诗人的雅趣。
    2. 鹧鸪声里倒清尊:自然环境与饮酒的氛围交织,增添了情趣。
    3. 夕阳虽好近黄昏:美好事物的短暂,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4. 香在衣裳妆在臂: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气息。
    5. 水连芳草月连云:诗人用意象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6. 几时归去不销魂:表达了归家的渴望与内心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感情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美。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归家思念的深刻感受,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桃李: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繁荣。
  • 鹧鸪:代表自然的声音与春天的气息。
  • 夕阳: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惜。
  • 香气:象征青春与美丽的幻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李溪边驻画轮”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繁花
    • C. 冬天的雪景
      答案:B
  2. “几时归去不销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归家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浣溪沙·春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春景的生动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词的艺术:从唐词到宋词的演变》

相关查询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附子冈 太学同舍徐应穮誓沈井后十年众为营墓立碑私 孙供奉 宿台州城外 送喻舜举归寿乃翁七十 送友人孔济之之金华 送横舟真士游茅山 送果上人游五台 送果上人游五台 送葛居士住栖碧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拘括 鳥字旁的字 逆法 竹字头的字 正法直度 示字旁的字 苍蝇见血 实沈 要家 燕巢幕上 漂泊羁旅 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包含挖的词语有哪些 赀箧 横峰侧岭 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