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时间: 2025-05-07 08:37:23

诗句

蓟北分携已六年。

秋风淇上又离筵。

一尊情话重留连。

内史调兵惟汉相, 春潭通漕笑韦坚。

岳云抛翠上吟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7:23

原文展示

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作者:王恽 〔元代〕
蓟北分携已六年。
秋风淇上又离筵。
一尊情话重留连。
内史调兵惟汉相,
春潭通漕笑韦坚。
岳云抛翠上吟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王子勉分别的情感。作者回顾与王子勉在一起的时光,已经有六年之久。如今在淇水边又一次聚会,秋风萧瑟,离别之情愈加浓厚。酒杯中倾诉的情感让人留恋不舍。提到内史调兵,暗指汉朝的政治局势,春潭运河畅通,带着韦坚的笑声,寓意安定和繁荣。最后提到岳云,在翠色的山间吟唱,象征着壮志与豪情。

注释

  • 蓟北:指的是北方的蓟州,古代地名。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内史:古代官职,负责内政,调兵是指调动军队。
  • 韦坚:指的是韦昭,古代诗人,象征着文人雅士。
  • 岳云:岳飞的儿子,象征着忠义和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仲明,号山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他的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王子勉即将赴关中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和不舍。两人相知相交的岁月,伴随着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诗中蕴含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是一首充满了离别情感的词作。开篇“蓟北分携已六年”,以时间的流逝引入,强调了作者与王子勉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秋风淇上又离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离别的氛围。秋风的萧瑟与离筵的聚会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愈加哀伤。

“一尊情话重留连”承接前句,表达了在离别前的深情对话,酒杯中的情感让人留恋不舍。随后提到“内史调兵惟汉相”,则暗含对国家安定的关心,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对朋友未来的祝愿。

“春潭通漕笑韦坚”则是用韦坚的笑声来象征生活的乐观和希望,暗示虽然面临离别,但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最后一句“岳云抛翠上吟鞭”,以岳云为喻,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豪情,仿佛在告诉朋友要勇往直前。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蓟北分携已六年:回忆与王子勉的友谊,时间已久。
  2. 秋风淇上又离筵:在秋风萧瑟的淇水边再聚,暗示离别的情感。
  3. 一尊情话重留连:借酒言欢,对话中充满留恋。
  4. 内史调兵惟汉相:提到内史,关心国家局势,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5. 春潭通漕笑韦坚:寓意未来的希望与安定。
  6. 岳云抛翠上吟鞭:以岳云的意象象征豪情壮志。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隐喻及意象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如“秋风淇上”和“离筵”的对比,突显了离别的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词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离别与思念。
  • 淇水:代表友谊聚会之地。
  • 内史:隐喻国家政局。
  • 韦坚:象征文人的风雅与乐观。
  • 岳云:代表忠义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是哪位作者的作品?

    • A. 李白
    • B. 王恽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内史”指的是:

    • A. 大臣
    • B. 军事官
    • C. 诗人
  3. “秋风淇上又离筵”的意图是什么?

    • A. 描述秋天的美丽
    • B. 表达离别的哀伤
    • C. 赞美友谊的深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比较王恽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涉及离别的主题,但王恽更关注于友情的深厚,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休日 老学庵自规 题庵壁 晨起 初冬 草书歌 秋夜斋中 叹老 还县 秋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括囊拱手 名重天下 包含冢的词语有哪些 蝇营狗苟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秃宝盖的字 示字旁的字 斜行字 本草 还骂 说条念款 丨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舌干唇焦 包含貊的词语有哪些 安常习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