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赵大理》

时间: 2025-05-07 08:16:26

诗句

才闻归马驻双轮,又见旌麾动去尘。

廷尉由来须长者,武侯聊借服南人。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

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26

原文展示:

送赵大理
作者: 徐渭 〔明代〕

才闻归马驻双轮,又见旌麾动去尘。
廷尉由来须长者,武侯聊借服南人。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
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赵大理时的情景。刚听到归来的马车停下,又看到旌旗随风扬起,带走了尘土。廷尉从来都是须要长者(有德行的人)来担任,武侯(诸葛亮)借助南方的力量来成就事业。昨天刚经过湘水洲上的兰花,今天又渡过黄河,春草茵茵。万里波涛随心所欲地翻腾,处处相逢却都是枯鳞(即无鱼可捕)。


注释:

  • 廷尉:古代官名,相当于今天的法官,负责审判。
  • 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智谋著称。
  • 湘水:指湖南的湘江,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 枯鳞:比喻无鱼可捕,象征着失落或无望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一生多才多艺,尤其以诗歌和书法见长,作品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个性。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送赵大理》是徐渭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赵大理》是一首富有深情的送别诗,徐渭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送别的场景与对友人的祝福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描绘了归来的马车、扬起的旌旗,象征着友人的归来与离去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廷尉由来须长者”,暗示了对官场的看法,认为德行与智慧的人才能担任重要职务;而“武侯聊借服南人”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借用诸葛亮的智慧来表达自己的期许。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湘水和黄河,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与人生的无常。“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浩瀚,又隐含着人生的无奈与失落,仿佛在说,即使人生旅途再远,最终也难免遭遇枯萎与失落。

整首诗在情感上丰富而深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及自我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闻归马驻双轮:刚听到马车停下,象征着归来的朋友。
  2. 又见旌麾动去尘:看到旗帜随风飘动,带走了尘土,暗示着离别的情绪。
  3. 廷尉由来须长者:古代官员需要有德行的人来担任,反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4. 武侯聊借服南人:提到诸葛亮借助南方力量,表现对智者的崇敬。
  5. 昨经湘水洲兰莫:刚经过湘水,兰花盛开,美好而令人怀念。
  6. 今渡黄河岸草春:今天渡过黄河,春草茵茵,象征着新的开始。
  7. 万里波涛随意挽:辽阔的波涛随意翻滚,象征人生的无常。
  8. 相逢处处有枯鳞:相遇之处却只有无鱼可捕的失落,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遭遇与自然现象相对比,增强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归马驻双轮”和“旌麾动去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里波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对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深情,展示了温暖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马:象征归来的友人,代表希望与重聚。
  • 旌麾:象征离别与祝福,带有动感和生机。
  • 湘水、黄河: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流动,反映出诗人的广阔视野。
  • 波涛: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不确定性。
  • 枯鳞:象征着失落与无奈,反映了对现实的压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廷尉”是指什么? A. 农民
    B. 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2. 诗中的“武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刘备
    D. 孙权

  3.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与思念
    B. 欢欣与庆祝
    C. 失落与无奈
    D. 悲伤与孤独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诗均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韩愈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春天的气息,而徐渭的诗则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和人生的无常。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渭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曾令绰买宅贻景仁 和之美春日对酒 送石昌言归蜀 明叔昆仲特惠梅花聊赋小诗三篇为谢 其三 黄葵花 送王二广渊签书洛中 对雨独酌 和景仁胡中 仆射高文庄公挽辞三首 其二 和晏相公湖上遇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地土 蜂屯蚁聚 厂字头的字 马字旁的字 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常行为 鸟字旁的字 和戎 抽簪散发 眼角眉梢 鬼字旁的字 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万绿丛中一点红 歺字旁的字 莺巢燕垒 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招世 口似悬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