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25
碌碌红尘四十年,
归来仍被世情牵。
昨朝闲到桐墩下,
信有人间快活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经历了四十年繁杂的世俗生活,回到故乡后依然被世俗的情感所牵绊。作者在桐墩下的闲适时光中,感慨世间竟然还有这样快活如仙的日子。
“红尘”常用来指代世俗生活,强调人们在世间的种种烦恼和追求,而“仙”则象征着超然脱俗、无忧无虑的境界。这里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王佐(汝学),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的反思。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王佐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后,他在经历了世俗生活的纷扰后,回到故乡,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快乐的心境,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竹枝词 赠两墩为乐老之章四首 其三》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反思。四十年的经历让他对世俗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虽说“碌碌红尘”,生活中的种种繁杂和烦恼仍然让他无法完全摆脱。作者在桐墩下的闲暇之时,似乎触碰到了“快活仙”的境界,这种状态让人向往,也让人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世俗与超然的矛盾,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却又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纷扰尘世中追寻宁静快乐的心态。
诗中“碌碌红尘”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慨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桐墩”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1.A 2.B 3.B
可以将王佐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强调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虽然情感激昂,但与王佐的反思和追求宁静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王佐在经历了繁忙后,更关注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在追求快乐中充满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