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歌 其二》

时间: 2025-05-04 10:52:51

诗句

九疑山下暮云深,二女祠前竹满林。

稚子虽然翻锦箨,要知节节有虚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2:51

原文展示:

竹枝歌 其二
九疑山下暮云深,
二女祠前竹满林。
稚子虽然翻锦箨,
要知节节有虚心。

白话文翻译:

在九疑山下,暮色深沉,
二女祠前竹林茂密。
虽然小孩翻动着锦箨,
但要知道,竹子每一节都是空心的。

注释:

  • 九疑山:位于湖南省,是一座著名的山脉,传说与古代神话有关。
  • 二女祠:传说是祭祀二女神的地方,二女神即湘妃,具有重要的道教文化意义。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
  • 锦箨:指锦绣的竹叶,形容竹子青翠的样子。
  • 虚心:这里指竹子的内心是空的,象征谦虚和清白。

典故解析:

“九疑山”和“二女祠”均与地方传说与文化密切相关,二女神的故事与湘江流域的水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竹枝歌》系列是徐庸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乡土风情的怀念与赞美,尤其是竹子象征着坚韧和谦逊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疑山下的自然景色,展现了竹林的生机与稚子翻动竹叶的天真。前两句描写了环境的深沉与宁静,给人一种安静而深邃的感觉。后两句则引出竹子的特点,强调了竹子虽然外表繁茂,却内心空灵的特质,寓意深远。

诗中提到的“虚心”,不仅是竹子的特征,还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态度的借喻。它提醒人们在外表光鲜亮丽的同时,内心要保持谦逊和清净。整首诗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竹子的美丽和坚韧,更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疑山下暮云深:描绘了九疑山下暮色渐深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2. 二女祠前竹满林:在二女祠前,竹子生长茂密,映衬出这座神圣之地的生机。
  3. 稚子虽然翻锦箨:小孩玩耍翻动着竹叶,表现出童趣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4. 要知节节有虚心:告诫人们虽然竹子外表繁茂,但其内心空灵,象征着谦虚的品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如“暮云深”和“竹满林”。
  • 比喻:用竹子的特性比喻人的品格,表达了对谦虚品质的推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象,体现了谦逊与内涵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与谦逊。
  • 稚子:象征天真无邪的童年与纯洁的心灵。
  • 暮云:代表宁静与神秘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枝歌 其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徐庸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二女祠”是用来祭祀什么的?
    A. 龙神
    B. 二女神
    C. 祖先

  3. 诗中“虚心”指代什么?
    A. 内心空灵
    B. 外表华丽
    C. 生活富裕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春望》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徐庸的《竹枝歌》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徐庸更注重内心的谦逊与品格,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壮丽,反映出不同的个人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中的自然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再赋牡丹) 菩萨蛮(坐中赋樱桃)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和周显先韵二首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题鹤鸣亭 浣溪沙 其一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临硎 匝营 包含卬的词语有哪些 一碗水端平 寸字旁的字 惟适之安 包含尝的成语 尢字旁的字 蜂窠蚁穴 轻文 黹字旁的字 投桃报李 调朱傅粉 鬼字旁的字 献勤 智周万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