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02
清平乐二首 其一
作者: 蒋士铨
子虚乌有,真个消魂否。
擪笛弹筝交玉手,
唱出晓风杨柳。
书生未耐寒酸,
寄想惊鸿舞鸾。
何日珠圆翠绕,
画中且自寻看。
这是否只是虚幻的存在,真的让人心碎呢?
轻轻地吹笛弹琴,玉手交错,
唱出晨风中摇曳的杨柳。
书生还未能耐受那寒酸的生活,
寄托着对惊鸿舞姿和凤凰的想象。
何时才能看到圆满的珠子和翠色环绕,
在画中自寻那美好的景象呢?
蒋士铨,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风格婉约而富有情趣。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清平乐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音乐、自然与理想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渴望。开篇的“子虚乌有”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虚幻与真实交错的思索状态,表现出一种对于存在的疑问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擪笛弹筝”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音乐场景,音乐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书生未耐寒酸”,则展现出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苦涩,他渴望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寄托与升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惊鸿舞鸾”得以体现,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女性形象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何日珠圆翠绕,画中且自寻看”,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珠子与翠色的结合象征着完美与和谐,而“画中”则指向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在现实中寻求到这一美好的境界。
整首词通过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广阔,反映出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理想与美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对音乐、美景与理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子虚乌有”是什么意思?
A) 真实存在
B) 虚幻的
C) 美好的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A) 琵琶、古筝
B) 笛、筝
C) 钢琴、吉他
书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 富裕
B) 贫困
C) 自由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较,蒋士铨的作品更注重对音乐与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