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4:48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
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
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
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蘋.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4:48
鸳鸯篇
作者: 李德裕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
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
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
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蘋。
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你可曾看到昔日心意相通的人,如今化为鸳鸯。
一夜和鸣不曾分离,千年交颈仍觉得少。
二月草木茂盛,山樱花尚未稀疏。
金塘风光明媚,何处不相依偎。
恰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的妲己。
光辉摇曳在翠盖上,美色映照着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不应违背。
在碧沙上留连,荡漾着洗净的红衣。
春光真是柔美,嬉游却未回返。
夜宿不靠近天泉池,飞翔也不靠近长洲苑。
你愿意欢爱不相忘,就必须远离人间的罗网。
南边有潇湘洲,且去千里游玩。
洞庭无严寒,沅江碧流潺潺。
昔日是薄命妾,日日心中愁苦。
如今为水中鸟,自然相互追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的衣裳轻薄。
金泥文彩未足珍贵,画作鸳鸯才算合适。
也有少妇年华尚浅,春闺无伴独自婵娟。
夜夜学习织作连枝锦,织成鸳鸯令人怜爱。
悠悠湘水边,清浅荡漾初蘋。
菖花盛开无人识,江柳空自随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愿做鸳鸯被,长久覆盖有情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廷秀,唐代诗人、政治家,官至宰相,因其才华横溢而广受赞誉。他的诗风清丽多情,常以自然景物寄情,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鸳鸯篇》写于李德裕对爱情的思考与追忆,表现了对昔日恋情的怀念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通过鸳鸯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鸳鸯篇》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鸳鸯为象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开篇即以“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爱与柔情的世界。诗中描绘的景物,无论是“二月草菲菲”还是“金塘风日好”,都渗透着春天的生机,象征着爱情的蓬勃与美丽。
而在细腻的笔触中,诗人也不忘对现实的思考:“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这句透露出一种对爱情真谛的追求与对世俗羁绊的抗拒。李德裕在诗中细腻地刻画了爱情的美好,但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这种矛盾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如“洛阳女儿在青阁”和“少妇破瓜年”,诗人借以反映爱情中的不平等与孤独,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堪称唐代爱情诗的典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鸳鸯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鸳鸯篇》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自然景色
D. 战争
诗中提到的“二月草菲菲”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衰退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热烈
D. 秋天的凋零
诗中“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孤独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鸳鸯篇》的完整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