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李子京宋城道中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9:05:01

诗句

通涂了无畏,清世足章程。

击壤民风乐,持衡国势平。

米盐丰道路,桴鼓静寰瀛。

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01

原文展示:

通涂了无畏,清世足章程。
击壤民风乐,持衡国势平。
米盐丰道路,桴鼓静寰瀛。
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宽阔的道路上行走,无所畏惧,社会清明而法律完善。
农民在广阔的土地上欢声笑语,国家的政权安定而和谐。
米和盐的供应充足,交通便利,鼓声平静在这广阔的水域上回荡。
美好的气息在身边弥漫,心情随同过鸟轻快而自由。

注释:

  • 通涂:宽阔的道路,表示交通便利。
  • 无畏:没有恐惧,形容人们的勇气和自信。
  • 清世:社会清明,指社会风气良好。
  • 章程:法律、制度。
  • 击壤:击打土地,指农民在田间劳动的情景。
  • 持衡:维持平衡,形容国家的政治稳定。
  • 国势平:国家势力安定。
  • 米盐:指生活必需品,象征经济富足。
  • 桴鼓:鼓声,常用来形容节日的欢庆气氛。
  • 寰瀛:广阔的海洋,表示环境的宁静和谐。
  • 佳气:美好的气息,常用于形容自然的美好。
  • 葱葱:形容草木繁盛,生机勃勃。
  • 随过鸟轻:心情轻松自如,像过鸟一样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而知名。其作品多描写风景、社会和民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宽阔的道路和丰饶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清明和人民安乐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的“通涂了无畏”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诗人描绘了一个交通便利、法律健全的社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希望感。“击壤民风乐”更是通过生动的农民形象,展现了人们在丰饶土地上辛勤劳动的快乐,暗示了劳动的价值与乐趣。

接着,诗人提到的“米盐丰道路”,体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桴鼓静寰瀛”则描绘了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氛围,恍若置身于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最后,诗人以“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结束,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通涂了无畏:描绘了道路的开阔和畅通,暗示人们的生活无所畏惧,心情舒畅。
  2. 清世足章程:强调社会的清明与法治,体现了政治的稳定与公平。
  3. 击壤民风乐: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欢愉,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4. 持衡国势平:表达了国家的权力和经济的平衡,暗示社会的安宁。
  5. 米盐丰道路:象征着物质的丰富,暗示着人民的生活富足。
  6. 桴鼓静寰瀛:描绘了宁静的环境,反映了人们的乐观心态。
  7. 佳气葱葱近: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愉悦。
  8. 心随过鸟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随过鸟轻”,通过比喻表达心情的轻松。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米盐”、“桴鼓”等意象,营造出丰饶与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通涂:象征着交通的便利,代表社会的开放与繁荣。
  • 击壤:象征着劳动的快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米盐:生活的必需品,象征经济的富足与稳定。
  • 桴鼓:节日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欢庆。
  • 佳气: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米盐丰道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交通繁忙
    • B. 生活富足
    • C. 社会动荡
  2. “心随过鸟轻”中“过鸟”代表了什么?

    • A. 自由与轻松
    • B. 忙碌的生活
    • C. 追求财富
  3. 诗中描绘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 A. 动荡不安
    • B. 和谐安宁
    • C. 贫困潦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苏轼):同样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多着眼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 《归园田居》(陶渊明):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寒夜同蕊渊二姊茗话有感 金缕曲 金缕曲 花影同竹士作 金缕曲 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 金缕曲 答沈湘涛 金缕曲 野水用顾蒹塘庄眉叔唱和韵 金缕曲 唐郪月夜怀劳平甫 金缕曲 得王楘丞舍人书,用李良年徵君答朱十韵 金缕曲 新政府成,废双十节,而令举国狂欢十日。九叠罅韵赞之 金缕曲 题凌芷沅《翠螺阁遗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千金买笑 艮字旁的字 产舍 凡桐 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贵巧 吱哩哇啦 斗转参斜 开绿灯 尣字旁的字 鹰扬虎视 小菜一碟 包含髯的词语有哪些 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路柳墙花 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