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0:05
治剧知非称,投閒得退栖。
聊从诗酒污,顿免簿书迷。
幻界荣枯小,真乘宠辱齐。
横林孤馆静,辰发踏荒鸡。
我知道治理朝政不是我的才能,因此选择隐居,得以在闲暇中安静栖身。
姑且借着诗酒的浑浊,免去对书本的迷恋。
世间的荣华与衰败微不足道,真正的境界是宠辱不惊。
这孤独的馆舍在横林中显得格外宁静,晨光初现时,我踏着荒草走去,听到鸡鸣声。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心态。
葛胜仲,宋代诗人,以辞华丽、意深远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此诗写于作者隐居之时,受到当时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影响,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无奈与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葛胜仲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在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无奈,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角色,因此选择退隐,以寻求内心的宁静。第一句“治剧知非称”开篇即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而“投閒得退栖”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的选择。
接下来的“聊从诗酒污”展现了诗人对诗酒的寄托,既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幻界荣枯小”则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淡泊,认为这些荣辱都是微不足道的,反映出他对真正人生价值的理解。
最后两句“横林孤馆静,辰发踏荒鸡”描绘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晨光照耀,作者在荒野中漫步,听到鸡鸣,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及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抗拒,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治剧”指代什么?
作者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幻界荣枯小”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这种对比揭示出不同诗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共同主题和不同表现,展现了隐逸思想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