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17
镂水求纹,谩劳心力。
陶空作器,枉费工夫。
游溟渤始测浅深,
登须弥乃知高远。
太阳门下,爝火何施。
镆鎁匣边,铅刀可弃。
雕刻水纹图案,徒然耗费心力;
空陶制成器物,白白浪费工夫。
在渤海之中游历,才能初步衡量水的深浅;
登上须弥山,才能真正理解高远之境。
在太阳门下,火把又有什么用处?
在镆铘匣旁,铅刀也可以抛弃。
作者介绍:释行瑛,宋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以其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哲理与艺术,展现出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宋代,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反思人类的追求与努力,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质疑。
释行瑛的《偈十六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常常迷失自我的现象。诗中用“镂水求纹”来形容追求表面之美的愚蠢,揭示了对空虚事物的执着是多么的无谓。而“陶空作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追求的徒劳,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形态,而在于内在的实质。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游溟渤”和“登须弥”的描绘,展现了探索与理解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深邃的海洋,才能初步认识深浅;而只有登上高山,才能领悟到真正的高远。这些比喻不仅展示了人生的哲理,也反映了对学习和成长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以“太阳门下”和“镆铘匣边”作为结尾,象征着在面对伟大的目标与复杂的工具时,微弱的光辉和无用的工具是多么的渺小。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追求与努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强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智慧与境界。
诗词测试:
“镂水求纹”中的“镂”是指什么?
在诗中,须弥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爝火何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