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三》

时间: 2025-04-22 19:14:20

诗句

战士触热冲暑雾,舌燥唇乾惮长路。

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

齿牙不觉流津津,比似投醪同饮醇。

汉鼎未扶竟分裂,惜哉不是调羹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14:20

原文展示:

战士触热冲暑雾,舌燥唇乾惮长路。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齿牙不觉流津津,比似投醪同饮醇。汉鼎未扶竟分裂,惜哉不是调羹人。

白话文翻译:

战士们在酷热的雾气中奋勇向前,口渴得舌头发干,令人畏惧这漫长的路途。将军在马上制定了良好的策略,远远望去青山中指着梅树。牙齿不觉间流出了口水,仿佛是在品尝美酒般的醇厚。汉朝的鼎尚未扶正却已经分裂,真可惜不是调羹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触热:遭遇热气。
  • 冲暑雾:在炎热的雾气中奔跑。
  • 舌燥唇乾:舌头干燥,嘴唇也干裂。
  • :畏惧,害怕。
  • 良谋:好的计策。
  • 齿牙:牙齿。
  • 津津:口水,形容水分充足的样子。
  • 投醪:比喻美酒,形容醇厚的饮品。
  • 汉鼎:指汉朝的鼎,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 调羹人:比喻调解者或掌握权力的人。

典故解析:

  • 汉鼎:汉朝鼎盛时期象征,鼎的分裂暗指汉朝的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上,宋代诗人,生平较为模糊,但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争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战士与将军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句其三》以战士与将军的对话为背景,展现了战士在炎热条件下的艰辛与将军的深思熟虑。诗中通过对口渴、长路等意象的描绘,突显出战争的艰难与士兵的苦楚。将军的“良谋”与“青山指梅树”的场景,展现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对未来的希望和战略的思考。

后半部分通过“汉鼎未扶竟分裂”的感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忡忡。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士兵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疲惫,还有精神上的压迫。

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具有更深层次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战士触热冲暑雾:描述战士在酷热天气中行军的艰辛。
  2. 舌燥唇乾惮长路:表达因口渴而感到的恐惧与疲惫。
  3. 将军马上设良谋:将军在战场上制定战略,表明其智慧。
  4. 遥望青山指梅树:将军遥望前方,似乎在指引方向,寓意希望。
  5. 齿牙不觉流津津:战士因前方的美酒而不自觉地流口水,暗示渴望与享受。
  6. 比似投醪同饮醇:将口水比作美酒,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7. 汉鼎未扶竟分裂:感叹汉朝未能保持稳定,暗指历史的无常。
  8. 惜哉不是调羹人:惋惜没有掌握权力的人来调和纷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口水比作酒,表现战士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战士的艰辛与将军的战略思考,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士:象征国家的防线与牺牲精神。
  • 将军:代表智慧与领导能力。
  • 青山:象征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战士触热”中的“触”意为: A. 遭遇 B. 触碰 C. 感觉

  2. “汉鼎未扶竟分裂”中的“汉鼎”指: A. 汉朝的鼎盛 B. 汉朝的器皿 C. 汉朝的文化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描绘山河壮丽与人生无常。
  • 《夜泊牛津》: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但王维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安上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国家命运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上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洲赠别刘叔骥昆仲 杨录事以仆与孙温叟唱酬韵作诗见贻又用仆与 实相书院 雪中四诗 其四 寄怀畏知二首 冬日杂兴 次韵王进之欲雪兼属林令 舟中病思三首 书滩头驿 抵南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心狼肺 旁县 屮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休显 权豪势要 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六阳会首 越种 潜踪隐迹 鬯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官不威,牙爪威 入寝 门禁森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