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37:22
题阎求仁虚乐亭
作者:孙觉 〔宋代〕
禅房幽构径弯环,
噪鹊鸣鸠尽日闲。
隐几冥濛超物表,
画图彷佛见林间。
褰帘云吐池中月,
岸帻天横竹外山。
秋兴已阑成丽句,
板舆时此慰慈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禅房,曲折的小径引人入胜,周围传来喜鹊和鸣鸠的叫声,显得格外悠闲。隐约的桌几在朦胧的景象中超越了尘世,仿佛在画中看到了林间的美景。轻轻掀开帘子,云雾散开,池塘中的月亮显现出来,岸边的帽子映衬着天边的竹林和远山。秋天的情趣已经渐渐消退,诗句也随之而成,坐在板舍上,心中感到一阵温暖和慰藉。
作者介绍:孙觉,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阎求仁所建的虚乐亭,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反思,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禅意山水画。诗人用“幽构”、“径弯环”开篇,调动读者的感官,仿佛置身于一个曲折而幽深的小径,伴随着鸟鸣声,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接下来的“隐几冥濛超物表”,将我们带入一个超然的境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融入自然的怀抱。
诗中的意象如“池中月”、“竹外山”,巧妙地结合了视觉与听觉,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图景。特别是“褰帘云吐”的描写,既有动态的美感,又在视觉上形成了层次感,使人感受到一丝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息。最后的“秋兴已阑成丽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在宁静中找到安慰的哲理。
整首诗意境深远,透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理想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孙觉
D. 白居易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禅房
C. 热闹的集市
D. 荒凉的沙漠
“秋兴已阑成丽句”中“阑”字的意思是?
A. 早上
B. 结束
C. 开始
D. 繁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