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55
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为何清明时节让我愁眉不展,雨声中花儿也似乎停止了盛放。一整个春天都不愿停留,何况没有酒来与春天相酬。墙头的竹笋已经长成竹子,却夺走了我厨房里的苍玉(指青菜)。满床的书卷也因不平而感到怨恨,仿佛在埋怨秋天的崖壁让我长久空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常与友人吟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波动。
方岳的《清明》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开篇即点明“清明乃尔愁”,与这一节气的传统意义相悖,突显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雨声中花事休,意在说明阴雨天气使得春花难以盛开,象征着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接下来的“留春不肯住”,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似乎春天的逝去是不可逆转的,因而感到无奈和惆怅。而“况无酒与春相酬”,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缺少酒与春天的欢愉相伴,诗人内心的失落感倍增。
“墙头笋已吹成竹”展现了生命力的蓬勃,却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掠夺与不满,暗示着生长的过程带来的竞争与焦虑。最后两句中,“满床书卷为不平”则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怨恨。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的时节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不满,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方岳深邃的思考与高超的诗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对生命、时光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现实生活的无情批判,情感深邃且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明节通常是在每年的哪个时间?
诗中提及的“墙头笋已吹成竹”是指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