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44
述事
华岳 〔宋代〕
收不融明遂启疑,
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
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
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
试问诸公知不知。
这首诗表达了对真理和理解的追寻。
“收不融明遂启疑”,是说对于真理的追求常常带来疑惑;
“源流本末致交驰”,指的是事物的起因和结果总是交错不清;
“谷何尝响人相唤”,暗示山谷并没有回应人的呼唤;
“岸几曾行舟自移”,说明岸边的舟船并没有随意移动;
“枉直万端明似镜”,比喻事物的复杂,真相如同镜子般清晰;
“是非一著错如棋”,指是非对错如同棋局,一旦落子即难更改;
“磨心拔去谁能转”,在问谁能改变内心的执念;
“试问诸公知不知”,最后向众人发问,谁能真正理解这些道理。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哲理与人生,善于运用对仗和修辞,语言精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哲学思考交织,诗人受到时代影响,试图探索人性与真理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见长,语言简练而富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诗人用“疑”、“交驰”、“唤”等字眼,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隔阂与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诗人以“枉直万端明似镜”的比喻,强调真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反映了对人性与认知的深刻理解。同时,结尾的疑问句“试问诸公知不知”,则引导读者思考自身的认知局限,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探讨生命的真正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真理与人性,反映了对自身认知的质疑与追求,呼唤人们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收不融明”主要表达什么?
“磨心拔去谁能转”中的“磨心”意指?
诗中提到的“是非一著”比喻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