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历宫词六首》

时间: 2025-05-01 02:06:55

诗句

慈圣宫中每发心,几将大藏供丛林。

内人也自承风旨,舍与中官安奉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6:55

原文展示

慈圣宫中每发心,
几将大藏供丛林。
内人也自承风旨,
舍与中官安奉金。

白话文翻译

在慈圣宫内,每次发心供奉,
几乎要将大藏经供奉给丛林寺。
宫中的人们也自觉承受皇上的旨意,
把供奉的金钱交给中官来安置。

注释

  • 慈圣宫:指的是明代皇宫中的一个宫殿,通常与慈祥和圣明的皇后有关。
  • 每发心:每次发心、发愿,表示一种虔诚的心态。
  • 大藏:指的是佛教的经典书籍。
  • 丛林:指的是寺庙或佛教的僧院。
  • 内人:指的是宫中的女官或妃嫔。
  • 承风旨:承接皇上的旨意,表示对皇命的遵从。
  • :舍弃、奉献的意思。
  • 中官:指的是负责宫中事务的官员。

典故解析

  • 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含了佛教的教义和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的重视和信仰的普及。
  • 丛林供奉:古代对佛教寺院的支持与供养,反映了皇家对宗教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毓德,明代诗人,生于皇明盛世,后期社会动荡。他的诗歌多以描写宫廷生活和社会风俗为主,风格清新,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之时,皇室对佛教的供奉与支持也显示了当时政治与宗教的结合。

诗歌鉴赏

《万历宫词六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中的宗教氛围和对佛教的敬仰。诗中通过描写在慈圣宫中供奉大藏经的场景,体现出皇室对于佛教的重视以及对僧侣的尊敬。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传达了内心的虔诚与恭敬。

诗的前两句通过“每发心”和“几将大藏供丛林”展现了皇室对佛教经典的供奉。这种供奉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体现了皇权与宗教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两句则转向宫中人对皇命的承接,显示出内廷的和谐与对皇权的支持。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宫廷文化,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慈圣宫中每发心:在慈圣宫内,每一次都发心去供奉。
  2. 几将大藏供丛林:几乎要将大藏经供奉给寺院。
  3. 内人也自承风旨:宫中人们也自觉地遵从皇上的旨意。
  4. 舍与中官安奉金:把供奉的金钱交给中官来安置。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每发心”与“几将大藏”,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发心”比喻对佛教的虔诚态度,突出信仰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宫廷对佛教的重视与供奉,反映出宗教信仰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展现了皇权与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圣宫:象征着皇权与慈爱。
  • 大藏:代表着佛教的智慧与教义。
  • 丛林:象征着宗教的庄严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慈圣宫”指的是: A. 一座寺庙
    B. 皇宫中的一个宫殿
    C. 一个书院
    D. 一座城池

  2. “内人”指的是: A. 宫中的男官
    B. 宫中的女官或妃嫔
    C. 侍卫
    D. 僧侣

  3.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宗教的虔诚与供奉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宗教的敬仰。
  • 杜甫的《春望》: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毓德与白居易在宗教主题上的不同:王毓德侧重皇室对佛教的支持,白居易则更关注个人的信仰与人间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王毓德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霓裳中序第一 稊园赏桂 霓裳中序第一 西山赏雪归作 霓裳中序第一 借南雅楼所藏琴川翁氏慵盦旧本珂雪词,手录成帙,即次集中李分虎题词韵书后 霓裳中序第一 越隽鹤田 霓裳中序第一 江上闻笛 霓裳中序第一 琴调相思引 琴调相思引 闻继湘弟有鄂渚之行,病不得送,用贺方回韵成此,并寄敬之武昌 琴调相思引 琴调相思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命 党恶朋奸 狂望 躁求 包含籀的词语有哪些 高抬明镜 父字头的字 上陵下替 猪狗不如 金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妄言轻动 细务 示字旁的字 要开头的成语 包含肇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颇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