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

时间: 2025-05-06 02:15:53

诗句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53

原文展示: 山中 卢仝 〔唐代〕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白话文翻译: 饥饿时拾起松花充饥,口渴时饮用山泉解渴,偶然间从山的背后走到山的前面。阳光照耀的坡地上,柔软的草丛厚实如同织物,困倦时与小鹿一起相伴而眠。

注释:

  • 松花:松树的花,古人认为可以食用。
  • 阳坡:阳光照射的山坡。
  • 软草:柔软的草地。
  • 鹿麛:小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唐代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隐逸生活,通过简单的日常活动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场景。首句“饥拾松花渴饮泉”直接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基本生存状态,松花和山泉成为诗人生活的必需品,体现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后两句“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舒适和宁静,软草如织,小鹿相伴,形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饥拾松花渴饮泉”:诗人通过“饥”和“渴”两个字,直接表达了在山中的基本生存需求,松花和山泉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自然物品,体现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偶从山后到山前”: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的随意行走,偶然间的移动,增加了诗歌的随意性和自然感。
  • “阳坡软草厚如织”:通过“阳坡”和“软草”的描绘,展现了山中阳光照耀下的舒适环境,“厚如织”则形象地描绘了草地的厚实和柔软。
  • “困与鹿麛相伴眠”:最后一句通过“困”和“相伴眠”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的宁静和安逸,小鹿的相伴增加了画面的和谐与温馨。

修辞手法:

  • 比喻:“软草厚如织”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草地的厚实和柔软。
  • 拟人:“困与鹿麛相伴眠”中的“相伴眠”赋予了小鹿以人的情感,增加了画面的温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 松花:象征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山泉:象征清新的生命之源,代表了自然的纯净和活力。
  • 阳坡软草:象征舒适和宁静的生活环境,代表了自然的恩赐。
  • 鹿麛:象征和谐与温馨,代表了自然的伙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饥拾松花渴饮泉”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在山中的基本生存需求 B. 诗人在山中的随意行走 C. 诗人在山中的舒适环境 D. 诗人在山中的宁静和安逸

  2. “阳坡软草厚如织”中的“厚如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困与鹿麛相伴眠”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在山中的基本生存需求 B. 诗人在山中的随意行走 C. 诗人在山中的舒适环境 D. 诗人在山中的宁静和安逸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卢仝的《山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隐逸生活,但卢仝的诗更加直接和简洁,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含蓄和富有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卢仝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卢仝的诗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秋日游山寺 松寺清秋 送人还岭海 送人从海城军 翡翠 古镜 春莫田家 客中闻子规 题无诸庙壁 山人入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云游天下 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精兵猛将 不念僧面也念佛面 秋开头的成语 艴然大怒 油头光棍 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村 开统 龙字旁的字 盐票 一钱不落虚空地 车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绳先启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