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3:51
与君未得便安闲,边警偏能恼涧槃。
草地枣红犹索斗,田家稻白可能餐。
谁将铁绠横江锁,莫造琵琶出塞弹。
处处冲梯楼上舞,不应诸老自巍冠。
与君未能相聚,所以心中难以安闲。边境的警报偏偏让人心烦。草地上的枣红色依然需要争斗,田间的稻子虽白,难以满足餐食。谁又能用铁索封锁江河,不必再让琵琶声响起在边塞。到处都有舞蹈的梯子,不应让那些老者自得其乐,傲然戴冠。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作品多以豪情壮志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为主,风格独特。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边境紧张的历史环境。诗人以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为出发点,表达了对自由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再和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渴望。首联直入主题,表达了与友人未能相聚的失落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边境警报的烦扰,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动荡给人带来的心理负担,表现出对安宁生活的强烈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草地枣红”和“田家稻白”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传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与敬意。最后两句则发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指出老者的自得其乐与年轻人的奋斗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令人深思。
诗歌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动荡现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边警”指的是什么?
诗中“草地枣红犹索斗”反映了什么?
诗歌中提到的“老者”象征着什么?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家动乱时期的心情,与刘克庄的《再和二首》相似,都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深入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