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 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0:35:24

诗句

顶上三毛摇曳。

个是华山冠制。

遍体锦文圆,妒杀画堂羽翠。

无计。

无计。

大尾更须三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5:24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二首 其一
顶上三毛摇曳。个是华山冠制。
遍体锦文圆,妒杀画堂羽翠。
无计。无计。大尾更须三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华山的美丽,顶端三毛草在风中摇曳,看起来像是华山特有的装饰。草的形态如同锦绣般圆润,妒忌了画堂中那些华丽的羽毛装饰。无计可施,心中无奈,想要再等三年才能见到更美的景象。

注释

  • 三毛:指华山特有的草,形态如毯,象征着华山的独特之处。
  • 华山冠制:华山的顶端,意指华山的自然风光。
  • 锦文:形容草的色彩斑斓,像绣品一样美丽。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房间,象征人造美与大自然美之间的对比。
  • 无计:指无计可施,内心的无奈和烦恼。
  • 三岁:意喻漫长的等待,期待更美的未来。

典故解析

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险峻著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华山的描绘都充满了赞美与向往。诗中提到的“画堂羽翠”可以看作对华美事物的向往与嫉妒,而“无计”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著名诗人,字宗卿,号高瞻,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明代,处于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人借华山之美抒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华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开篇的“顶上三毛摇曳”,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华山之巅,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魅力。接着,诗人通过“妒杀画堂羽翠”表达了对人造美的嫉妒,暗示自然之美的无可替代。

词中反复出现的“无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理想美的追求却无法实现的心情。最后一句“大尾更须三岁”,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虽然等待漫长,但仍旧抱有希望。这首词在自然与人造、渴望与现实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顶上三毛摇曳”:描绘华山顶端的草在风中轻轻摇动,生动形象。
    • “个是华山冠制”:表明这种草是华山特有的,强调其独特性。
    • “遍体锦文圆”:形容草色彩斑斓,像绣品般美丽。
    • “妒杀画堂羽翠”:表达对华丽装饰的嫉妒,突出自然之美的独特。
    • “无计。无计。”:反映诗人心中的无奈。
    • “大尾更须三岁”:表达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比作锦文,增强了美感。
    • 对仗:如“无计。无计。”的重复,强调情感的强烈。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毛:象征自然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 华山:象征险峻与美丽,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 锦文:象征美丽与华丽,体现人造美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毛”指的是:

    • A. 一种草
    • B. 一种花
    • C. 一种树
  2. “妒杀画堂羽翠”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 A. 对自然的爱
    • B. 对华丽装饰的嫉妒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中“无计”的意思是:

    • A. 有很多办法
    • B. 没有办法
    • C. 有一个计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屈大均的《如梦令》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前者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无奈,后者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往事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全书》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和瑟庵韵 木兰花慢 为冯副使寿 木兰花慢 春暮 木兰花慢 杨花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赴杭转沪,往视姊,赋此示澄宇,兼辞黄山 木兰花慢 鲁迅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作 木兰花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后天 沙鼎 尸字头的字 廉租房 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豫席 母字旁的字 弦外之响 贯朽粟陈 丶字旁的字 石屋 包含汪的成语 回山转海 辵字旁的字 首施两端 还我河山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