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2:59
如梦令·月直金波潋滟
作者: 陈祖安 〔宋代〕
月直金波潋滟。此去水仙不远。霜重夜风清,骨冷。谁见。谁见。醉眼参横斗转。
在月光下,金色的波光闪烁着,水仙花就在不远的地方。霜重的夜晚,微风清凉,身体感到寒冷。究竟有谁能看到这种景象呢?醉眼朦胧中,星斗似乎也在不断变换位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祖安,宋代诗人,文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其作品多蕴含哲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月夜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如梦令·月直金波潋滟》是一首充满梦幻和哲思的词作,诗人在宁静的月夜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开篇“月直金波潋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明亮而又浪漫的场景,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圆月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接下来的“此去水仙不远”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水仙花的出现使得整个夜晚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随后“霜重夜风清,骨冷”一句,突显了夜晚的寒冷与清新,而这种冷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本质的感悟。最后的“谁见。谁见。”和“醉眼参横斗转”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醉眼的迷离与星斗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到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整首词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感觉,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直金波潋滟”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醉眼参横斗转”中“醉眼”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水仙”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祖安的词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多表达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爱情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都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