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59
只闻官罢尚荆州,不谓相逢郢水秋。
如我避贤三退舍,与君为客一登楼。
人才妄自金鸣冶,世事从渠剑刻舟。
明日分携武昌去,应烦南梦到沧洲。
我只听说官职已经罢免在荆州,不曾想在郢水之秋与你相逢。
就像我避开贤者三次退隐,与君共饮登楼。
人才妄自夸耀金鸣冶,世事常常像刻舟求剑那样荒谬。
明天我们将分手前往武昌,恐怕还要拜托南梦传到沧洲。
姚燧(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士贞,号梅溪,山西人。姚燧以其清新的诗风、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而受到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兼具哲理性和抒情性。
《别王良辅》是姚燧在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在政治动荡、人生变迁中的心情。诗中提到的官职被罢免,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王良辅的别离,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对“官罢尚荆州”和“相逢郢水秋”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诗人似乎在感慨世事变迁,不知何时能再与朋友相聚。接下来,诗人以自己“避贤三退舍”的经历引出与友人的相聚,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随后,诗人巧妙地用“人才妄自金鸣冶”来讽刺世俗中那些自夸其能的人,进一步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虽有担忧,但仍保有一丝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展现了姚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姚燧通过友人的别离,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郢水”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剑刻舟”是来源于哪个典故?
a. 《论语》
b. 《庄子》
c. 《诗经》
d. 《史记》
诗中诗人对“人才妄自金鸣冶”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无所谓
d. 崇拜
姚燧的《别王良辅》与杜甫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感慨,但姚燧的诗更加注重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人生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