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44:38
湖州再变到黄华,两竹离披自一家。万斛颠风掣旗脚,军民吹屈最高牙。
湖州的景色再次变幻到了黄华,竹子在风中摇曳,仿佛是一家人。成千上万的帆船在风中颠簸,军民们高声呐喊,抵御敌人的侵扰。
诗中提到的湖州,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诗人通过描绘湖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结合“军民”一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抗争精神。
姚燧,元代诗人,生于元代中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结合时事表达个人情感。
《黄华墨竹》创作于元代,正值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湖州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奋发向上,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黄华墨竹》以湖州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湖州再变到黄华”,不仅传达了风景的变幻,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变化。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以“离披”形容竹子,赋予其生命的动感,表现了自然在风中的韵律美。接下来的“万斛颠风掣旗脚”则将视野转向波涛汹涌的湖面,表现出船只在大风中挣扎的情景,暗喻着战斗中的艰辛。最后一句“军民吹屈最高牙”,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传达出团结奋战的决心。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融入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湖州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们抗争精神的赞美,表现了在风雨中坚持不懈的勇气和希望。
诗中提到的“黄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军民”指的是?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华墨竹》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