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0:48
癸巳九日
姚燧 〔元代〕
去岁君山孤棹游,
如今尽室石城州。
明年白发桑榆日,
何地青山萸菊秋。
客气已为强弩末,
宦情空绕大刀头。
果成问舍求田策,
未让元龙百尺楼。
去年我孤身一人游览君山,如今却在石城州和家人团聚。明年我也许会白发苍苍,回想桑榆之年,不知何处能看到青山与菊花的秋色。客居他乡的心情已如强弩般无力,仕途的情感却依然在大刀之上徘徊。若果真要成就一番事业,问我该如何谋划田地的策划,却未能如元龙那样高高在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桑榆”典故源于《论语》,表达年老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青山萸菊”则常用于描绘秋天的美景,传达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字宗元,号澄怀,生平不详,但其诗作颇具风格,常以山水、人生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癸巳年的重阳节,诗人借重阳节之际,回忆往昔游览经历,同时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在这种情境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癸巳九日》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诗人的游历与人生感悟,后四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与对仕途的忧虑。诗人在开头提到去年独自游览君山,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感慨;而如今在石城州与家人团聚,显示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依赖。接着,诗人借用“明年白发桑榆日”来反思人生,感叹时光飞逝,令人愈发感到无奈。
“客气已为强弩末,宦情空绕大刀头”这一句极具哲理,表面上看似在叹息自己的无力,实际上则反映了对仕途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此将心中的焦虑与理想相对比,表现出对成功与名利的渴望却又无奈于现实的束缚。最后几句“果成问舍求田策,未让元龙百尺楼”则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当下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未来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以及对事业与理想的追求与困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
B. 四川
C. 安徽
D. 江苏
“明年白发桑榆日”中的“桑榆”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春天
B. 青年
C. 老年
D. 秋天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无奈
C. 激昂
D. 愉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