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0:11
墨痕香,红蜡泪。
点点愁人离思。
桐叶落,蓼花残。
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
待到秋来更苦。
风淅淅,水淙淙。
不教蓬径通。
墨迹散发着香气,红蜡烛滴下的泪珠。
一点一滴令人愁苦的离别思绪。
桐树的叶子飘落,蓼花也已凋残。
天外传来雁声,带来一阵寒意。
五云岭与九溪坞相映成趣。
等到秋天来临,愁苦更深。
微风轻拂,水声潺潺。
不让小路通往那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淑芳,宋代女诗人,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著称,常常用自然景物来映射个人情绪,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离别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和思念的普遍情感。
《更漏子·秋》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苦。首句“墨痕香,红蜡泪”即以细腻的意象引入,显得温柔而悲凉。蜡烛滴下的泪,象征着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随着诗的深入,桐叶的飘落和蓼花的凋残,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孤寂。
“雁声天外寒”一句,雁声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远行者的思念,带来一丝寒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离别的苦楚。接下来的五云岭和九溪坞,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待到秋来更苦”,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
结尾的“风淅淅,水淙淙”,声响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不教蓬径通”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力感的表露,表现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十分和谐,赋予了情感的层次感,展现了秋天的凄美与内心的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楚。诗人以秋天为背景,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墨痕香”指的是什么?
A. 墨水的香气
B. 书籍的气味
C. 笔的味道
D. 香水的香气
“红蜡泪”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愁苦
C. 冷漠
D. 富贵
诗中的“雁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孤独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淑芳的《更漏子·秋》在情感上更为沉郁,李清照的词更倾向于细腻的柔情。两者都在表达离别的愁苦,但张淑芳更多运用自然景象来映衬情感,而李清照则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