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神子/江城子》

时间: 2025-05-04 17:52:51

诗句

玉箫声远忆骖鸾。

几悲欢。

带罗宽。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

绮窗闲。

梦连环。

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

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2:51

原文展示

江神子/江城子
辛弃疾 〔宋代〕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
梦连环。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
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白话文翻译

远处传来玉箫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骖鸾(传说中的一种神鸟)。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轻薄的罗衣随风飘扬。
不如对着花前,痛快地饮酒,别留残酒。
回去时小窗外的明月仍在,云朵缭绕,仿佛千根玉竿。
吴地的霜应该已点染了我的鬓发,窗前静闲,
梦中连环,告诉东风,我的归意是否有间隔。
在姑苏台下的芳草路上,含着泪水,遥望小屏山。

注释

  • 骖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高洁和美好的情感。
  • 玉箫:用玉石制成的箫,象征清幽的音乐和悲伤的情怀。
  • 小窗:指的是小窗户,暗示一种宁静的环境。
  • 姑苏:指的是苏州,因其美丽的风景和文化而闻名。
  • 小屏山:可能是指苏州附近的一处山,寓意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慎独,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奔放,深受后人喜爱。辛弃疾的词常常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背景可能与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不安,身在战乱的年代,他常常寄情于山水,抒发对故国和故人的思念。此词的创作或许正是出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江神子/江城子》以清丽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词的开头,远处的玉箫声勾起了他对骖鸾的思念,这种思念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悲伤。接着,词人提到在花前痛饮,不留下残酒,这展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但同时也隐含着对饮酒后产生的孤寂的反思。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一句中,明月和云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宁静与清幽的气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随后,吴霜点染鬓云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感伤。整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无法回归的感慨,以及对归去的渴望。

结尾的“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辛弃疾的词中常常充满了对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这首词正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箫声远忆骖鸾:远处的玉箫声让我想起了骖鸾,暗示着对往事的怀念。
  2. 几悲欢: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3. 带罗宽:轻薄的罗衣随风飘扬,象征着轻盈与自由。
  4. 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在花前尽情饮酒,不留残酒,表现出对当下的珍惜。
  5. 归去小窗明月在:归去时小窗外的明月依然在,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
  6. 云一缕,玉千竿:云缭绕,犹如千根玉竿,营造出幽静的意境。
  7. 吴霜应点鬓云斑:吴地的霜点染了鬓发,暗示时光的流逝。
  8. 绮窗闲:窗前静闲,体现出内心的宁静。
  9. 梦连环:梦境如连环般交织,隐喻复杂的情感。
  10. 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告知东风,表达归家的渴望却又感到无奈。
  11. 芳草姑苏台下路:在姑苏台下的芳草路上,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12. 和泪看,小屏山:含泪遥望小屏山,体现出深沉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一缕,玉千竿”,将云与玉竿进行比喻,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如“几悲欢”和“带罗宽”,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辛弃疾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时光和归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箫:象征清幽的音乐,传达出忧伤的情感。
  • 骖鸾:象征美好与高洁,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念,常用来寄托乡愁。
  • 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美。
  • 小屏山:可能象征着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中提到的“骖鸾”是什么?

    • A. 一种神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2. 填空题:词中“归去小窗__在”,填入合适的词语。

  3. 判断题:此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对/错)

答案

  1. A
  2. 明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辛弃疾的《江神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理想的渴望。而辛弃疾的词更为豪迈,情感深沉,李清照则更显细腻、柔婉。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严先生钓台 三宿岩 蒋苕生前辈挽诗 其二 蒋苕生前辈挽诗 其一 杂曲歌辞。回波乐 祈雨洩潭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与西垣同宿岳阳楼上酒后成长短句并示冬谷道人 甲辰都下留别春潭伯乔两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淫结尾的成语 捎关打节 降心下气 良辰吉日 飞字旁的字 沮惴 黹字旁的字 平衢 暴戾恣睢 权任 日字旁的字 看风使舵 谈舌 非人不传 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