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8:30
晏几道的《木兰花》
小莲未解论心素。
狂似钿筝弦底柱。
脸边霞散酒初醒,
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
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
正碍粉墙偷眼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细腻心情。小莲还未解读心中的情感,仿佛像个疯狂的钹子,心情在弦上颤动。她的脸上泛着酒后的微红,刚刚醒来;眉头上挂着月光,似乎要离去。曾经住在近章台的家,东风整日吹拂着柳絮,令她感到厌烦。繁茂的杏树在阴影下,正好遮挡了她偷眼的目光。
晏几道(约989年-1055年),字叔原,号惭愧居士,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作品情感细腻,语言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美。
《木兰花》写于宋代,正值城市繁荣,文人墨客相继涌现,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表达对逝去爱情的缅怀与惆怅。
《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以“小莲”开篇,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一切都处于初生的状态。接着,诗人通过“狂似钿筝”的比喻,表现她内心的波动与挣扎,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面临春日的柳絮与杏树,诗人恰到好处地运用季节的变化,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
整首诗以描写春光为背景,渗透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层次丰富而深沉。尤其在“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流露出对现实中无奈的感叹。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细腻的意象,如“霞散”、“月残”,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与女子的情感交织,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叹息与对爱情的渴望,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中“小莲”指的是:
A. 一朵花
B. 年轻女子
C. 一种乐器
诗中“狂似钿筝”表明了什么?
A. 情感平静
B. 情感激动
C. 情感悲伤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平淡
答案: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忧伤,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以豪放的笔调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