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六 龚胜》

时间: 2025-05-01 01:55:29

诗句

已设床临牖,何须绶著身。

遂令移鼎贼,知愧饰巾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5:29

原文展示

已设床临牖,何须绶著身。
遂令移鼎贼,知愧饰巾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已经在窗边摆好了床,为什么还要佩带绶带呢?因此让那些移走鼎的人感到羞愧,像是戴着巾帽的伪君子。

注释

  • 已设:已经设置、摆放。
  • 床临牖:床靠近窗户。
  • :指绶带,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身份。
  • 著身:佩带在身上。
  • 鼎贼:指盗走鼎的人,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 知愧:感到羞愧。
  • 饰巾人:指那些伪装成有身份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应庐,晚号白云山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以豪放的诗风著称,常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作品多涉及人生哲学和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伪善者的讽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社会伪善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描述了一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床设在窗边,暗示着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而后半句则通过“绶著身”这一形象,揭示出一种对身份的自我束缚与伪装。这种对比使得全诗在平静中透出一丝讽刺之意。

接下来的“遂令移鼎贼,知愧饰巾人”,则将焦点转向社会中的那些假装高人一等的人。诗人以“鼎”象征权力和地位,暗示那些窃取权利的人,表现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与对伪善者的抨击。整首诗以简洁的结构,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刘克庄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设床临牖:已在窗边设床,体现出一种安宁的生活状态。
  • 何须绶著身:质疑为何要为身份的象征而束缚自己,反映出对虚荣的反感。
  • 遂令移鼎贼:暗指那些窃取权力的人,表现出对社会中不正之风的控诉。
  • 知愧饰巾人:让那些伪装身份的人感到羞愧,表达诗人对伪善者的蔑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已设床临牖”与“何须绶著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鼎”象征权力,体现权力与身份的不正之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揭示社会中伪善现象,表达了对自我束缚和伪装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真实与虚伪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安逸的生活。
  • :代表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 :古代权力的象征,暗含对权力窃取者的批判。
  • 巾人:伪善者,反映社会中的伪装现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设床临牖”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安逸
    • B. 忧愁
    • C. 贫穷
  2. “绶著身”指的是什么?

    • A. 身份的象征
    • B. 生活的负担
    • C. 个人的选择
  3. “鼎贼”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无辜之人
    • B. 权力的窃取者
    • C. 老年人

答案:1-A;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简单场景表达深远情感。
  • 《登高》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与批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加关注社会的伪善与自我束缚,而李白则是强调人生的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六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寄都下友人 菩萨蛮 其三 淮上阎牛叟娶姬,作词索和原韵 菩萨蛮 春雨连绵,园花零落,风前独立,怅然久之,谱饯花词四章,并寄丽轩 其一 菩萨蛮 菩萨蛮 刘少泉以花妥墨笔兰花归于我,是刘宽夫先生物,题诗满幅 菩萨蛮 菩萨蛮二章 其一 宿雨暂停,漫步屋后菜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感恸 包含锁的词语有哪些 德薄才疏 弋字旁的字 塞耳偷铃 麦字旁的字 鸟迹 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船合命 前呼后应 力字旁的字 披冻 木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漠不关情 玲珑小巧 赋调 包含敬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